持续萎靡的钢铁业让国内的钢铁企业不得不寻求新的路径予以“自救”,作为年销售额达千亿以上的业内巨头,包钢集团也正试图依靠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下一盘“大棋”。
8月13日,接近包钢集团和包钢股份的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目前,包钢集团内部对包钢股份和包钢稀土两家上市公司的资产整合注入工作正在积极统筹推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一份内部资料中指出,为助力在钢铁业持续亏损的包钢股份,母公司包钢集团除了计划将铁、稀土资源、煤炭资源、有色金属资源逐一注入包钢股份外,还将在融资、区域、政策等多方面给予其优惠。
与此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还从多个消息渠道证实,目前,包钢集团正推动与蒙古国的一项合作,其将在蒙古建立一个钢厂,并配置一个铁矿。
主东矿“关闭”倒计时
市场严重产能过剩让钢铁企业始终在低谷徘徊时,来自原材料成本的压力则如同另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而为降低原料成本,包钢股份在逐步调整钢铁产品业务时,其在原材料端的布局也箭已上弦。
消息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自今年年初以来,母公司包钢集团一直在与蒙古方面洽谈,计划在蒙古建设一个钢铁厂,而作为钢铁厂的配套资源,包钢集团还将在资源富足的蒙古国盘下一个铁矿。
另一名接近包钢集团的机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母公司包钢集团一直积极推进与蒙古国合作建立钢厂,项目将共分两期、三年时间完成,第一期产钢量为300万吨,此外的200万吨生铁则可借助铁路运回内蒙古,作为炼钢原料,以减少对铁矿石的使用量。
“虽然是包钢集团在推进这个事情,但直接受益的还是包钢股份,第一,蒙古钢厂投产后可以让主营钢铁生产的包钢股份在原料上大幅度降低成本,第二,可以加速对现有尾矿库的开发。”上述机构人士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蒙古国内只有一个钢厂,年产量仅为30万吨,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其自身需求。此外,中企近年来赴蒙古投资[-1.10%]已然成为热潮,蒙古国政府也正试图依靠中资企业大力开发其国内的矿产资源。
知情人士称,包钢集团与蒙古国方面的谈判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包括合作细节等也基本达成一致,而双方签订合约后,包钢股份将负责建设该钢厂。
依据包钢集团的规划,在蒙古钢厂项目投产后,其目前开采的主东矿将进行关闭,而其稀土原材料也可来源于包钢股份耗资近300亿由母公司购买的尾矿库。
事实上,今年包钢股份的生产经营计划中,来自现有主东矿的采矿量就已经大幅降低,而作为补充,其原料的缺口也皆来自蒙古国的进口矿,“今年进口矿应该能达到450万吨左右,比去年大概增加300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包钢集团的“棋局”似乎在数年之前就已有所布局。
此前,包钢集团曾砸下了近7000万人民币投资参与修建内蒙古自治区临策铁路的建设,而其目的也正在于为包钢从蒙古国开采铁矿石奠定基础。此前,包钢集团的铁矿石来源主要有三个,第一是通过白云鄂博的自有矿山,这一矿石产量占据了其总需求量的50%,其余30%则来自于东北、河北、陕西等地区的小矿点采购,剩余部分则向澳洲和印度进口。
打造“大资源”平台
继去年包钢股份募资近300亿收购母公司价值千亿的尾矿库后,包钢集团也承诺将陆续将旗下的上游矿山资源注入包钢股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包钢集团董事长周秉利的一份发言稿中显示,包钢集团将用3至5年时间,将包钢股份打造成一家“以做精做优做特为坚实基础、以矿山资源开发利用为新的增长点,稀土特色凸显、板管轨线四条精品线齐全、上下游产业链完备的上市公司。”
而在最近的一次投资者会议中,周秉利也再次重申,包钢集团拥有的矿产资源及其开发项目将优先注入包钢股份,包钢股份将是包钢集团上游资源及相应产品的唯一整合方。
对于市场关注的包钢股份和包钢稀土的“分家产”问题,周秉利也强调,包钢稀土作为包钢集团稀土冶炼、分离及应用业务的整合方,不参与相关稀土上游资源的整合。
“为有效落实上述规划,包钢集团将积极推进包钢股份整合包钢集团拥有的白云鄂博矿产资源,以及煤炭、有色金属等其他资源,推进包钢股份实现向资源型企业的转型。”周秉利说。
来自包钢集团的资料显示,包钢集团目前控制的白云鄂博矿是铁、稀土等多元素共生矿,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铌储量居世界第二位。
此外,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支持下,其还掌握了鄂尔多斯上海庙地区10亿吨焦煤资源和城梁井田10亿吨动力煤资源;正在推进的阿拉善盟嘉尔嘎勒矿区无烟煤资源项目,目前已与有关合作方签订了《框架协议》,合作成功后,包钢将获得2.7亿吨无烟煤资源的控制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包钢集团还与包头地区的焦煤企业签署重组协议,目前正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此外,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政策“倾斜”下,包钢集团还获得了地方政府配置的288万吨有色金属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