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8月18日,环渤海动力煤港口库存由7月最高的2199万吨,下降到1900万吨,秦皇岛港港存也有710万吨降至576万吨,更加明显的是隶属于神华集团的黄骅港港存有7月份处于254万吨的高位库存降至150万吨左右。
环渤海及黄骅港库存的骤然下降至2014年以来最低库存水平,是煤炭行业去产能奏效?还是大型企业限产控销?港口库存下降因素简要剖析如下:
第一、7月份大型企业“降价促销”
6月底,在环境保护压力下,五大电力受到史上最大罚单的惩罚之后,对煤炭硫、挥发份等指标要求提高,其次,雨水充沛致水电出力极强和夏季温度等原因致电力企业采购处于低谷和消极状态;而黄骅港和环渤海港港存分别高达254万吨和2199万吨的高位库存。大型企业为了去库存和调动电力消费企业采购积极性,神华集团从6月28日连续7次降价,在北方港口合同结算价格分别下调了55元/吨,幅度超过10%。随后,中煤、同煤和伊泰集团也步步跟进降价促销。库存下降是连续7次降价和高达55元/吨的直接体现。
第二、港口高位库存“非”转移到电力企业
截止8月14日,国内沿海主要六大电力企业库存煤炭总量也由7月份的1395的高位库存下降到为1299万吨,六大电力企业的库存平均可用天数22.8天下降到17.8天,日耗煤维持在66万吨。由此看,六大电力企业是环渤海港口高位库存的消化方向,六大电力的库存、日耗及库存可用天数证明其并非港口高位库存的转移。
第三、水力发电同比增加且增幅大于火力发电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6月份全社会发电量45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其中6月份火力发电量为34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水力发电量为8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
1-6月份全社会发电量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5.8%。其中火力发电量累计209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水力发电量累计37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7月份水力发电绝对量同比增长29.0%,1-7月份,同比增长13.6%。
第四、环渤海港口锚地船舶数“偏低”
进入7月份,随着6月28日神华集团等大型煤企连续7次进行的价格下调政策,使得煤炭市场信息更难言乐观,一时间行业触底的止跌呼声和维稳的迹象全无,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和鄂尔多斯动力煤价格指数也再创指数发布以来的最低点,下游消费企业消极拉煤坐等更低价。7月份期间,秦皇岛港锚地船舶数量一直维持在40艘左右。与5、6月份锚地达80艘待装船的数据相比,下降近50%。
第五、大秦线检修和产地园区库存量下降
以煤炭专用的大秦线历来实行春季和秋季例行检查。2014年8月7日实行为期5天的临时检查,每天检查2小时。数据统计显示,6月份,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1.85亿吨,同比增长0.8%;1~6月累计发运煤炭11.5亿吨,增长0.7%。主要煤运通道大秦线1~6月完成煤炭运量2.25亿吨,同比增长2.3%,检修也定会影响秦皇岛港的调入量。
另统计数据显示,产地具有代表性的物流园区库存在7月份也有大幅下降。鑫聚源物流园区5、6、7和8月份,每月日平均库存为12.7万吨、12.4万吨、11.39万吨和7.08万吨(据内蒙古煤炭资源网数据,个人统计)。库存下降的直接原因并非调出量增加,而是煤炭生产企业和发运企业无利润可言造成上游货源组织能力下降,上煤量下降。
第六、进口煤受“重击”,大幅下降。
7月份,国内煤炭价格大幅下行,对国内煤炭产销量形成极大的抑制,导致多数煤炭发运企业算不过账即无利润空间选择停止组织煤源发运。在国内煤炭数量下降的市场环境下,市场份额丢失是否会另进口煤再度有机可乘?
8月8日中国海关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7月份,中国煤炭进口量是2303万吨,与6月份相比减少202万吨,跌幅达8.06%,同比下降19.62%,在今年同比下降的5个月中,降幅达到最高。1-7月进口1.83亿吨,同比减少418万吨,降幅达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