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60年前,巍巍阴山脚下,滔滔黄河北岸,周恩来总理亲临剪彩。包钢,这个国家“一五”计划的重点工业项目,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大草原的一颗钢铁明珠。
60年后,包钢已成长为全国特大型钢铁稀土联合工业企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工业长子,是社会稳定的支柱和经济发展的引擎,是包钢职工和家属奋斗的乐土、精神的家园。
走过了一个甲子的沧桑岁月,包钢谱写了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的不朽篇章,挺起了我国北疆屹立不倒的钢铁脊梁。今天,包钢正在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打造支柱产业多元、装备先进、管理一流、技术领先、生态文明、员工幸福的一流企业。
打造钢铁优势
1959年9月26日高炉投产和1960年5月1日平炉的投产,标志着包钢筑牢发展“硬实力”跨出艰难的第一步。此后的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包钢产品品种结构不断丰富,创造了新中国钢铁工业多个“第一”:生产了我国第一支60kg/m重轨、第一支75kg/m重轨、第一支轻型薄壁大型工字钢、第一支BIV-50型钢板桩、第一支ф244.5mm大口径国产石油套管、第一支60kg/m铌稀土轨、第一支国内最大口径ф426mm热轧无缝钢管、第一炉稀土硅铁合金……然而,由于包钢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再加上各种历史原因影响,改革开放前,包钢生产经营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
1978年以后,乘着改革东风,包钢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八五”期间,包钢先后建成了4号高炉、5号焦炉、高速线材三大工程,对1号~3号转炉进行扩容;“九五”期间,引进了一炼钢炉外精炼设备和大方坯、圆坯连铸机,实现了连铸生产零的突破,分别建成了轨梁第3条重轨加工线和ф180mm无缝管热轧生产线;“十五”期间,建成二炼钢和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形成两个炼钢系统的生产格局,先后建成小方坯、扁坯连铸机,具备全连铸生产条件,完成轨梁一期、ф180mm无缝管精整线以及棒材生产线改造,包钢就此形成“板、管、轨、线”4条精品线的生产格局。
创业难,守业难,拓业更难。2010年以来,面对严峻形势,包钢结构调整进入新境界。2010年至今,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以上,达到历史之最。白云鄂博西矿矿浆管道全线投入运行,大大降低原料运输成本,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包钢建成ф159mm、ф460mm无缝钢管生产线,至此形成6条热轧无缝钢管生产线格局,成为我国品种规格最为齐全的无缝管生产基地之一,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新建轨梁厂1号中型万能轧钢生产线,升级改造轨梁厂2号大型万能轧钢生产线,建成在线余热淬火生产线,有力支持了我国铁路事业发展;改造建成小螺纹生产线,线棒材产品向高档次提升。特别是顺应国家产业发展要求,立足钢中含稀土的独特优势,包钢实施了稀土钢板材结构调整项目,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实现了全线贯通,具备了高档汽车板材等生产能力,极大提升了竞争力。
在以产品结构调整为抓手推进钢铁产业升级的同时,包钢大力发展稀土、矿业、非钢等产业,使之成为公司新的产业支柱,构建多元产业支撑、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谋求多元发展
如果说钢铁是包钢的支柱,那么稀土产业则是包钢的标志品牌。2014年8月份,包钢的新兴产业———“氧化矿上山”项目选铁生产线开始生产。这标志着承载着国家、内蒙古自治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转型升级重任的国家级白云鄂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以下简称示范基地项目)从孕育规划到建设实施,蓝图正在变成现实。按照包钢排出的时间表,2015年,包钢将全面实现铌、萤石、硫和钪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随着产业化的深入、规模的扩大,包钢将打造新的资源上市公司。
其实,早在2010年包钢领导层就已经开始酝酿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当时钢铁、稀土、非钢产业和矿业四大板块协调发展规划已初步形成,而包钢也计划在煤炭、金融、有色金属、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实现更大的发展。
包钢稀土产业自起始以来就肩负发展我国稀土事业的重任。1997年,“中华稀土第一股”———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上市,稀土产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包钢稀土产业以资源、资本优势为依托,在管理和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探索,扩大了产业规模,大大提高了综合实力,形成了集生产、科研、贸易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成为我国稀土工业的骨干龙头企业。2000年,稀土精矿产量飞速提升,突破6万吨,占全国稀土矿产品的40%;生产稀土产品总量为9600吨,占全国产量的15%,真正成为世界最大的稀土原料生产基地。
“白云鄂博是一座潜力巨大的宝山,对它实施综合开发,包钢将获得长远的发展能力。”一位老选矿专家曾这样预言。如今,这个预言正在变成现实。据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估算,示范基地项目建成后,仅一期工程回收的铌钪就可给包钢每年新增利润2亿元。如果能将所有资源充分利用,产生的直接、间接效益相当于再造一个特大型钢铁企业。除拥有白云鄂博矿、黄岗矿等自有矿山以外,包钢还通过2006年成立的包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拓展矿业产业,逐步完成资源开发、资本运作、贸易服务、物流运输等产业基础培育工作,优势资源的筹划和储备工作初具规模。
从建立初期配套钢铁生产,到2007年改制成立包钢西北创业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包钢非钢产业发展开始走上全新轨道。通过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物流商贸、信息化、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及服务六大产业,包钢非钢产业竞争实力不断增强;通过集中力量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西创工业园区建设,包钢非钢产业积累了强劲的发展后劲。
践行绿色理念
对于拥有着60年历史的包钢而言,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造成了很多环保欠账。
2010年以来,包钢坚持“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原则,在行业最困难的情况下,进行清洁高效生产的装备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启动国家级白云鄂博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尾矿库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
2010年~2013年,包钢投入30多亿元建成40多项环保项目,投资60亿元实施白云鄂博矿资源综合利用和尾矿库综合治理,投资约10亿元开展稀土“三集中”改造等等。与此同时,包钢厂区环境发生了改观。2013年包钢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2010年至今,包钢相继淘汰4台90平方米烧结机、炼钢混铁炉、4座老焦炉、8平方米球团等污染较重设备,有效改善了包钢整体环境,全面提升了包钢环保指标。在加快淘汰原料系统落后装备的同时,包钢在包头周边建设了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工业园区焦化和球团项目、固阳金山工业园区球团项目等,并配套建设了先进的环保设施,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又减轻了厂区污染物排放的压力,为厂区延伸产业链腾出环境空间。包钢先后建成多个脱硫环保项目。其中,炼铁厂四烧车间两台265平方米烧结机和炼铁厂三烧车间一台265平方米烧结机采用石灰石-石膏法除氟脱硫环保技术,对烟气进行处理;炼铁厂一烧车间两台180平方米烧结机采用循环流化床干法除氟脱硫环保技术处理烟气;还原铁公司年产120万吨球团矿链箅机、热电厂130t/h燃煤锅炉、固阳矿山公司新建年产240万吨球团矿链箅机工程均采用石灰石-石膏法除尘脱硫。
2010年以来,包钢累计拆除厂区废旧建筑40多万平方米,防腐亮化近300万平方米,“一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目标如期实现;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努力使钢渣、铁渣变“金渣”;优化煤气资源配置,充分利用高炉煤气余压和干熄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等发电,自发电量达一半以上。此外,包钢还强化环保工作管理,建立电子监控中心,运用现代化手段强化环保措施,所有环保项目均签订责任状,实施一票否决。
成果全员共享
生活富裕是包钢对职工的郑重承诺。从建成第一个职工宿舍、第一所托儿所、第一个职工俱乐部,成立汽车客运队,到建成展览馆、体育馆、游泳馆和青山疗养院;从建成西部地区最大的经济适用住宅区———明日星城,启动“健康水”工程,成立包钢惠客超市,到实施包钢医院、包钢三医院、包钢文化宫、职工疗养院和幼儿园改造……60年来,包钢满怀感恩之情,不忘与职工和家属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感受企业进步的喜悦。
近年来,包钢克服外部形势不利的困难,逐年提高职工收入。2009年~2013年,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提高了1.8万元;推行企业年金制度,住房公积金缴存金额不断提高;按国家政策要求开展带薪休假,及时慰问伤病职工、困难职工、道德模范。如今,每一名包钢职工都享受着来自企业衣食住行、文体卫生的全方位服务,职工全心全意投入企业建设,与企业同心协力抗御危机。
如今,包钢的生产经营已辐射多个经济门类,拓展至矿产、煤炭、电力、建材、运输、金融等产业,内蒙古自治区黄岗矿业、乌海万腾、包钢庆华煤化工、固阳球团等企业,均已成为包钢带动周边经济增长的新支点。与此同时,包钢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扶贫,在技术、设备、物资、人才等方面为全社会提供援助。2010年至今,包钢先后投入千万余元帮助固阳县、达茂旗、土右旗等地开展生产建设,让5万余名农牧民受益,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包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入选企业,连续多年被授予“中国优秀诚信企业”殊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