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王显政在《2014年三季度煤炭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上总结讲话中指出的,煤炭行业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消化过剩产能与库存、环境制约增强、现代煤化工技术发展“四期”并存的关键时期。
目前我国煤炭经济正处结构调整“阵痛期”,宏观政策上国家对房地产、钢材、煤炭等周期性行业的信贷收缩,煤炭产能过剩、需求增速放缓、进口煤冲击等因素叠加,形成煤炭产业的利空矩阵。面对步入微利周期的煤炭行业,曾经叱咤风云的煤企,要么选择梳理煤矿资产,要么选择调整发展战略,四处寻求避险工具。除煤化工外,非煤产业铁路运输、机械制造、新能源、房地产、文化旅游等正成为煤企新选择。
市场低迷民营矿主纷纷“转行”
在新常态下,煤企、贸易商不得不接受的一个现实是煤炭市场完全由卖方转为买方市场,电力、钢铁等用户逐渐占据主导优势。
于是,十几年前煤炭低迷期的一幕再次“重演”。为了争夺仅存的市场份额,一些煤炭企业开始执行价格优惠政策,以量补价,但这种策略,使得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剧。许多的煤炭企业销售主管也告别坐在家里等客上门的状态,选择主动出击,出去跑市场、找客户。
2014年三季度,神华、中煤利润双双下降。其中,神华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296.32亿元,同比下降13.65%;中煤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约6.59亿元,同比下降79.28%,营业收入为520.79亿元,同比下降12.63%。陕西煤业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3亿元,同比下降71.07%,煤炭企业亏损面超过70%。
多位煤炭民营矿主表示,他们正在调整投资方向,有出让煤炭矿井的计划,从这个行业中彻底抽身。尤其受山西政商界反腐风暴影响,当地“煤老板”去意更加坚决。
基于煤炭行业惨淡的经营状况,2013年以来,国内已经有多家煤电企业挂牌出让煤矿。龙煤集团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家煤炭子公司正式挂牌。四家公司由原来的分公司变为子公司。从2014年行情来看,煤炭市场火爆时争先涉煤的企业依旧会频繁梳理煤矿资产。
主业利润下降押宝“非煤产业”
由于煤炭主业持续恶化,在利润贡献不断萎缩的前提下,诸多煤炭企业调整发展战略,寄希望于煤电一体化、煤炭深加工、非煤产业等领域挽救自己于水火。非煤产业规划几乎成为煤炭企业的标准配置。2013年中煤煤化工产业投资完成176亿元,首次超过煤炭产业。煤基烯烃、煤基燃气等新型煤化工是中煤煤化工产业的重点,并适度发展合成氨等项目。同时,同煤集团、山西焦煤、晋能集团等公司都在发力多元化,除了煤化工业务,煤企还不断尝试电力、服务、光伏等产业。
在煤企转型过程中,几乎所有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煤企都开始涉猎现代煤化工这条路。也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发展煤炭产业链的同时,注重发展清洁能源。
神华更是押宝“煤电化油运”一体化经营模式,但同时也注重发展清洁能源。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张玉卓表示,神华将积极适应能源结构调整和生产消费革命的发展趋势,将“技术领先、管理先进,价值创造、创新驱动,打造国际知名的清洁能源供应商”作为战略追求,转变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
据了解,在神华利润贡献中,煤炭所占比重正在下降。2014年上半年,煤炭占比45%,非煤炭业务已经占到公司总经营利润的55%,上半年总售电量达1493.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5%。煤化工业务生产装置稳定运行,上半年实现煤制聚乙烯产品销售量22.04万吨,同比增长12%,煤制聚丙烯产品销售量22.24万吨,同比增长8.5%。运输能力稳步提高。
钢铁行业转型之路已初具规模
一边是居高不下的产量,一边是疲软的市场需求,今年以来,钢铁供大于求矛盾进一步凸显。多元产业发展已成为推动钢铁企业转型必然选择。在多元产业的引资合作方面,宝钢、鞍钢、武钢等少数特大型钢铁企业都取得了成功经验。但目前来看,全行业的效果还不明显。因此要加快与工业化国家的跨国企业开展多领域、多形式的技术合作步伐。
同时,发达国家经验显示,新世纪以来,钢铁市场供过于求状况日益严重,发达国家钢铁企业难以仅依靠钢铁产业来保持企业长期稳定效益增长,各国大型钢铁企业从战略上都开始走多元化经营道路。
事实上,我国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已在多元化发展上有所建树。目前,首钢、武钢等部分钢铁企业的多元产业收入或实现利润已占总收入或利润的50%,宝钢多元化产业实现收入达近千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