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因为其自身特性而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的意义重大。相关专家认为,经历“双反”、产能淘汰洗牌之后的光伏产业在2014年进入新一轮的繁荣,复苏迹象明显。
2014年海外国家对中国光伏制造业的“围剿”远远尚未结束,随着世界各国对光伏行业的关注度不断加强,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态势。近期,加拿大政府宣布对中国的晶硅光伏组件和薄膜太阳能产品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美国政府也将于当地时间12月17日对外公布第二轮双反的终裁结果:中国大陆厂商的倾销幅度为26.71%~165.04%,与7月份美国商务部初裁时认定的倾销幅度基本相当;补贴幅度为27.64%~49.79%,较6月份美国商务部初裁结果有所提高。
事实上,面对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很多企业早已开始对发展策略进行了调整。在全球化市场的背景下,为数众多的光伏企业以将工厂和销售渠道外迁,同时加大对国外技术型光伏企业收购作为应对 “双反”的方式之一,这种落地“终端市场”的做法见效很快,也是目前光伏企业面对“双反”的底气之一。
除了市场转移之外,整个光伏行业也开始由廉价竞争走向集中化、精细化生产的道路。相关专家认为,经历“双反”、产能淘汰洗牌之后的光伏产业在2014年进入新一轮的繁荣,复苏迹象明显。同时,通过并购、收购以及进一步的产能扩张,不难发现这个产业的集中度会进一步增强,这也遵循了整个制造业的规律。
光伏是制造业中的组成部分,集中化程度会增强也顺应了制造业的发展规律。预计到2015年,包括全球前10家光伏制造商会集中整个行业40%~50%的产能。而在技术路线上,中国光伏市场开发正在从单纯的低价竞争向精细化设计、精细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随着光伏技术进步和成本不断逼近传统火电,发展光伏的可能性和经济性也日趋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