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就任印度总理以来力推“印度制造”,为此出台了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希望刺激近年疲软的印度钢铁市场。2013年印度钢铁需求增长1.8%,国际钢铁协会预计2014年增长3.4%至7620万吨,2015年可望进一步增长6%。
但印度是一个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供给严重不足的国家,钢铁产业供需缺口相当突出,多年来一直需要依靠进口弥补供给缺口,近年来每年钢铁进口数以千万吨计,特钢、硅钢、轨道用钢等均需进口。
钢铁需求增加,本来是发展本国钢铁工业的大好时机,但由于种种原因,印度钢铁工业扩产艰难,就是好不容易建成的已有产能也经常受到飞来横祸干扰而无法满负荷运行,这些干扰往往来自其行政、司法体系,打着“反腐败”、“法治”之类崇高旗号。
据统计,由于原材料短缺,印度钢铁工业产能利用率只有80%。但这种原材料短缺完全是印度司法体系人为造成的。因为印度本来是铁矿资源大国,多年来铁矿石出口量仅次于澳大利亚和巴西,本无原料短缺之虞。2010年以来,印度最高法院以“打击非法采矿”和“反腐败”名义大面积颁布实施铁矿石开采和出口禁令,终结了印度铁矿石产业的黄金时代,导致印度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在牛市期间陡然连续大幅度下滑,全印几乎所有钢铁企业都遭到意料之外的重大冲击,生产因原料不足而受限,铁矿石成本坐地起价,大幅暴涨。
因此,就出现这样令外人感到匪夷所思的现象:在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印度钢铁业产能利用率却连续数年徘徊在80%。某些骨干企业受创更重,印度第三大钢铁企业京德勒西南钢铁公司在卡纳塔克邦的维雅那格钢厂产量2011年一度削减七成之多,其后产能利用率也不足八成,印度全国几乎所有的骨干钢铁公司都不得不暂停或取消投资扩产计划。尽管总理莫迪满怀振兴“印度制造”的宏图大计,但印度的联邦制决定了他难以摆平企业扩产和基础设施所面临的征地争端,司法独立的体制更决定了他无法解决司法体系的胡作非为。
由于土地私有制和严重的官僚主义等问题,印度商业环境一直相当糟糕,在世界银行“经商便利度”排行榜上排名一向相当靠后,在2014年的最新排行榜上又下滑两位,在189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42位。正是在这种商业环境下,印度许多大型钢铁项目长期受阻,甚至被彻底搅黄。
比如,2005年,韩国浦项制铁公司(POSOCO)与印度政府就在奥里萨邦建设年产1200万吨钢铁厂签署谅解备忘录,以120亿美元的投资额而高居印度有史以来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FDI)项目。结果,经过8年折腾,惹出了大堆剪不断、理还乱的社会矛盾,奥里萨邦征地工作始终停滞不前,浦项制铁不得不取消建厂计划。
印度钢铁工业无力满足国内需求,中国钢铁工业却正处于巅峰状态。目前,中国钢铁产量已经占到全世界钢铁产量一半。2014年,中国全年钢材出口突破9000万吨。印度钢材市场的状况为中国钢材出口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中国钢铁产业不应该错过这一发展良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