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央行连续第15次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去年11月25日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已经接近2个月维持了“零操作”。就连传统的正回购操作也全部暂停,而逆回购操作也未重启。毫无疑问,这是罕见的,多少也有些反常。
有业内学者指出,纵观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历史,持续6周以上的失语实属罕见,此前仅在2013年钱荒的6、7月份暂停过7周回购操作,但当时仍有央票发行间或发声。而再之前的回购操作全面暂停则要追溯到2005年。
央行突然改打无为牌,出乎市场的预料。去年11月降息以来,市场预期降息周期已经开启,降准亦可期待,然而事实上再度降息及启动降准周期等宽松货币政策一再延后,去年12月以来几无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宽松货币政策。所谓同业存款不缴准,其实之前也不用缴准。
降息未达目的或加强新型货币工具使用
去年11月央行降息,目的是希望释放流动性,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刺激经济增长。但从这两个多月的情况看,国内降息预期目的基本上都没有达到。降息释放的流动性不是流向实体经济,而是涌入了资本市场。去年12月9日A股市场两市总成交创出万亿元历史新高,就是例证。
央行降息后,各大银行都提高了争夺存款的砝码,但仍难以解决存款锐减,被股市和理财市场鲸吞的难题。目前,国内实体经济遇到的深层次问题是产能过剩而消费持续不振,是投资实体经济不但风险大而且回报低微。因此,在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下,央行减少国家对经济的硬刺激和硬干预,让经济在市场的作用下自我优化自我升级,反而可能倒逼目标的实现。
事实上,和全面降息不同,MLF是一种定向手段,它可以防止出现货币全面宽松。续作并不会向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它更多的是维持市场的平稳,这也是央行中性货币政策的考虑。据报道,市场传闻央行今天加量续作了MLF(中期借贷便利),加大注入市场流动性。其中,浦发银行到期200亿元,续作400亿元;兴业银行到期300亿元,续作500亿元。
民生证券认为,央行此次MLF加大续发的力度,释放了货币宽松的信号,对冲了外汇占款的下降,预计春节前资金面不会紧张。未来还会看到PSL、降准和其他宽松措施。有分析人士直言,央行公开市场15连停,或是加强新型货币工具使用。
定向工具操作将占据主流
2014年初,央行前瞻性地在北京、江苏等10个地区开展分支机构常备借贷便利操作试点,同时,根据流动性不同的特征,创设了多个工具,定向并定量地释放流动性,如PSL、MLF等。这类工具与降息等价格型、偏向于全面调控的政策工具配合使用,使得全年操作亮点纷呈。
“无论是公开市场操作、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备借贷便利等,还是传统的再贷款、降息、降准等,工具使用频率明显较以往加大,调控的‘精准’、‘小步’、‘频率高’等特点很好彰显了灵活特性。”接近央行的分析人士表示。
据金融时报报道,一位熟悉央行的权威人士将2014年全年货币政策操作概括为:“以结构带总量,以点带面,以微刺激政策促进经济整体平稳增长,以定向带全面”。该人士强调,2014年最为显著的操作特点是“定向”,预计2015年定向的思路仍将继续,并进一步发扬光大,结构调整的目标将与总量政策相结合,这是今年货币政策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工具使用上,定向的工具操作仍将占据主流。
经济低迷关键时候仍可能大幅降准
消息人士称:“经济下行压力不减,意味着稳增长仍是今年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一方面,央行不能大面积‘放水’;另一方面,还要落实保增长的任务,这就意味着在工具使用上要精准发力,灵活运用各种工具组合。”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表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也处于调整和过渡时期。当前,宏观调控仍需要在稳增长、防风险和去杠杆之间进行平衡。在此复杂局面下,单一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较为有限,有必要运用多种政策工具进行组合操作,灵活搭配使用。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分析师徐博则认为,央行近期在公开市场的不作为主要是为了调整市场过于乐观的预期,在当前经济形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央行仍然会在关键时候适度放松货币政策,预计在今年二、三季度将可能大幅降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