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钢铁产品出口达9378万吨,同比增长50.5%,也惹来了贸易摩擦。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称,中国依旧是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灾区,2014年共22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97起,涉案金额104.9亿美元,其中钢铁类产品涉案最多,达27起,约占贸易摩擦案件总量的近1/3,价值23.3亿美元,占涉案总额的1/5。
中钢协发布的数据显示,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为0.85%,同比提高0.26个百分点;累计亏损面达14.77%,同比下降4.55个百分点;亏损额117.47亿元,同比下降8.02%。中钢协常务副会长朱继民称,前10家亏损大户亏损额占全行业亏损额的97.5%。从利润的构成情况来看,钢铁主营业务保持盈利,但盈利水平很低。
消化产能寄望“一带一路”
根据中钢协的数据,2014年全国出口钢材9378万吨,同比增长50.5%;进口钢材1443万吨,同比增长2.5%;折合粗钢净出口约8441万吨,同比增加约3308万吨,同期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加约734万吨。
1949年以来,我国累计进口钢材5.94亿吨,出口钢材5.96亿吨,到2014年底钢材累计出口量超过进口量。钢材出口大幅增加,一个后果是出现频仍的贸易摩擦。
国内外钢铁价差是2014年钢材出口大增的重要原因。进入2015年以来,钢材价格指数延续小幅下跌走势,1月第二周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跌至80.3点,持续创新低。然而,国内钢铁产能依然过剩,“一带一路”产能外移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
中钢协常务副会长朱继民说,现在正在积极研究“一带一路”政策,肯定会对钢铁行业“走出去”发挥促进作用。
“现在看,中国钢铁已经开始有了实际(走出去的)行动。”朱继民说,但“走出去”能不能对化解国内产能发挥相应作用,这是两个概念。
2014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明确各省市化解过剩产能的指标。朱继民称,2015年还会下达化解过剩产能指标,一直到2017年基本完成化解钢铁8000万吨过剩产能的目标。
此外,工信部推出的钢铁行业生产准入条件,共三批305家进入这个白名单,占全部产能的90%以上。下一步相关部委还会对规范进一步提升,通过标准、环保、公平市场环境,充分化解产能。“这种做法加上市场规范,经过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才能解决化解过剩产能的问题。”
沿江沿海钢企具成本优势
朱继民称,2014年全行业盈利水平前10家的钢企多属于品牌效应好、附加值高、服务能力强的企业,盈利水平251.9亿元,占全行业盈利的60%,但前10家亏损企业额占全行业亏损企业额的97.5%。
“这前十家为啥亏损这么多?”朱继民称,“其中一个原因是高负债。”2014年,中钢协的会员企业贷款增长了0.28%,但财务费用增长20%以上,是因为银行抽贷以后再贷的时候,根据不同的企业利率是上浮的。
一部分会员钢企没按照市场来规划定位、按照规模来规划发展定位,也导致亏损。“比如在某地区或者500公里范围内根本没有钢材市场,企业也扩大规模,导致物流费用特别高。”朱继民说。
此外,亏损企业还出现在近几年产能集中扩大的区域。朱继民称,前些年援疆大投资,钢铁产能一下子大量过剩,目前在新疆的钢企都非常艰难。“还有一些纯粹是管理问题,对市场反映慢,效率低,管理和人员费用等附加成本高,财务费用高,机制落后。”
正反对比,由于地域和物流优势,再加上2014年铁矿石进口价格大跌,中国钢铁行业的格局发生了变化,沿江沿海的钢企具有成本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