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2月8日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2.09万亿元,同比下降10.8%。其中,出口1.23万亿元,下降3.2%;进口0.86万亿元,下降19.7%;贸易顺差3669亿元,扩大87.5%。
海关总署表示,量减价跌是导致1月份进、出口双双下降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元旦、春节等假日因素也会对年初进出口产生较大影响。经季节调整后进出口降幅收窄,1月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的降幅分别为7.1%、1.3%和14.4%。
据统计,除大豆进口量增加外,1月份铁矿砂、煤、原油、成品油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均有所减少,主要进口商品的价格普遍下跌。
从主要贸易伙伴来看,1月份中国对美国、东盟出口增长,对欧盟、日本出口下降;进口方面均为下降。从出口产品来看,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出口也均有下降。
上述数据变化,印证了商务部研究院外贸研究所所长李健的判断。他表示,当前整个外需市场依旧疲软,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经济的不景气,使得需求保持低迷。而与出口相比,进口的大幅下降,直接带来了贸易顺差的快速扩大。
不过,多位专家均表示,受中国农历春节等因素的影响,节前我国进出口数据对实际需求的反应相对较弱,通常单月数据并不能准确反映出经济运行的真实状况。
“我国外贸企业有节前‘抢时出口’、节后‘进口先行’的经营习惯,这直接导致了1、2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速的剧烈波动。”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表示,春节长假的“错位”,也会带来对比基数的波动,这在2月份的外贸数据中将有所体现。
除春节因素外,制造业订单分流、人民币汇率变动等因素也对当前进出口下降产生影响。专家表示,进入3月份以后,春节因素对进出口的影响将逐渐消失,出口的规模将逐步恢复常态。
最新一期中国外贸先导指数为38.6,已连续第四个月下滑,预示今年一季度及二季度初中国出口仍然面临下行压力。不过,1月份中国出口经理人指数为41.2,较去年12月回升0.4;新增出口订单指数、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也分别回升了0.9和0.7。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今年将从进一步推动外贸政策落实、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推动外贸增长,稳定资源性产品进口、鼓励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合理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并着力培育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外贸新商业模式。
此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促进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开展产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以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
“从长远看,我国外贸已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但综合优势仍然存在,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随着外贸稳增长措施的进一步推进,今年的外贸增速将高于去年。”郑跃声强调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