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货币市场上,欧洲实行量化宽松,日本继续放水,美国即将退出QE。如果这是一场“货币战争”,中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多位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通过人民币贬值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不是中国最佳选择,中国有能力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宽松浪潮引发全球货币市场剧烈动荡。在欧洲央行推出过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前后,诸如瑞士、印度、加拿大等央行纷纷降息应对,波兰、英国、日本等央行则释放进一步宽松信号。尽管2014年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美元也大幅度走强。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宽松行动,让欧元和日元汇率一路狂跌,最近虽有所回升,但与此前相比,弱势依然相当明显。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两极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影响是国内外市场的套利投机,有三个套利动作:人民币汇率套利、本外币利差套利和境内外人民币利差套利。这种套利资金规模很大,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估计高达1.2万亿美元。套利投机一方面会左右汇率波动幅度,一方面会影响国内市场流动性。
针对目前国际货币局势和中国经济现状,向松祚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该坚守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汇率波动幅度基本可控,保持汇率基本稳定,二是确保国内流动性平稳。为此需要更多采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慎重采用降息降准等宏观调控工具。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也认为,通过人民币贬值缓解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和通缩的苗头,并不是最佳的选择。“我们有其他更有效的、更直接的政策工具,比如说降息降准,比如说盘活存量,我们有能力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他表示,说政策导向出现变化,人民币以后会主动贬值,是一种误读。
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在全球中仍然是比较高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没有必要加入到欧盟、日本那些大国刺激经济的行列中去。“我们容忍本币一定程度的贬值,但是没有必要去采取人为放水的方式去刺激经济,进而去推动人民币出现大幅度贬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