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支撑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和建设海洋强国的现实要求,我国临港经济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
近日,记者走访了地处渤海湾穹顶处的沧州渤海新区及其境内的黄骅港,实地调研临港经济的发展现状,并采访多位知名专家。
加快临港经济的发展,要从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进行转型升级。应以开放的视野选择产业类型,以前瞻的思路选择技术路线,以科学的思维选择产业组织模式
从世界范围看,发展临港经济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从国内看,发展临港经济也已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有助于成为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沿海各省区市都在谋求做足“临港文章”。
“未来临港经济,要追求发展高质量经济活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认为,所谓的发展高质量经济活动,就是能“挣大钱”的经济活动。资本密集、技术水平高、规模经济和产业集中度大的产业,都属于高质量经济活动。
冯浩认为,加快临港经济的发展,要从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进行转型升级。应以开放的视野选择产业类型,以前瞻的思路选择技术路线,以科学的思维选择产业组织模式。临港地区在引进产业的时候,高端产业中间有低技术、低成本,低端产业中也有高技术、高成本,这些都要充分考虑。
“产业选择决定着临港经济发展方向。临港经济如果做不到全面均衡,那一定要做到‘一招鲜’,把某个领域做到最好最强。”冯浩认为,沧州渤海新区面临的问题之一是产业选择。其实,沧州渤海新区的产业选择应以大宗商品物流为主,但这里实际已经构建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为支撑的产业模式。沧州渤海新区有很好的资源条件,不发展与其相适应的产业,就是浪费资源。
“北京、天津有大量产业向外疏解的需求,渤海新区应考虑与京津错位发展,发挥高铁、高速、港口的各自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产业集群。”张国华认为,包括黄骅港在内的沿海港口建设,均应走专业化、差异化、错位竞争的道路。通过改革、创新、资源整合、技术进步等举措,使得港口运营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更具发展后劲。
充分发挥战略叠加优势
对于沧州渤海新区来讲,一方面应在消化基建、钢铁等过剩产能方面进行努力,承接一些,转移一些;另一方面更需在产业升级、高端产业的出口等方面实现突破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等一系列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临港经济带来了叠加的机遇。
“FTA(中日韩自由贸易协议谈判)、BIT(中国—欧盟双边投资协定)等战略也与临港经济息息相关。”民生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少君表示,这些战略的叠加是一个资源再配置的过程,资金、土地、劳动力都会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对于沧州渤海新区来讲,一方面应在消化基建、钢铁这些过剩产能方面进行努力,承接一些,转移出口一些,另一方面更需在产业升级、高端产业的出口等方面实现突破。
去年,交通运输部出台《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加快转变港口发展方式为主线,到2020年基本形成功能完善、配置合理、绿色安全、高效便捷、发展有序的现代港口服务体系。这也为临港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要牢牢把握住这些战略机遇,必须对自身做的产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侯永志表示,首先,要在尽可能占有充分信息的基础上汇聚各方智慧,做出有前瞻性的产业发展规划;第二,要用开放、动态的思维,瞄准叠加战略的现实和潜在市场需求,选择好产业类型;第三,要用前瞻的思维选择产业组织模式;第四,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如香港和记黄埔、半岛东方、美国装卸服务等6家公司占全球港口集装箱处理量40%以上,其中和记黄埔在全球目前拥有29个港口。这些都是我国临港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