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副行长潘功胜,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金琦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周小川行长表示,对于流动性管理、基础货币投放的结构性政策,也确实不可把它的作用估计得过高,说得过大也不见得是符合实际的。那么对这些政策的评估,我认为需要一段时间,我们看到了有不少正面的效果,但是我认为花一段时间大家看这个问题会更加冷静、更加准确,也包括其中一个观点,就是这些资金进去以后不应进入股市,好像进入股市就不是支持实体经济了,这个观点从我个人来讲,我也不赞成。
以下为部分答问实录:
媒体提问:近期,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到我们的货币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从去年开始我们也注意到,央行[微博]使用了一系列的比如定向降准、抵押补充贷款等一系列的货币工具,以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的发展,但是也有一种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个定向调控的透明度不够,而且数据的真实性也会存疑。我想请问周小川行长,从目前来看这个定向调控的效果如何?央行如何能够确保这个钱能够真实地进入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而不是流入到一些像股市这样的非实体经济当中?谢谢。
周小川:大家熟知货币政策总的来讲是总量政策,教科书上也都是这么写的。但是根据我们国家具体情况的需要和货币政策的传导、结构性特征,我们也认为货币政策能够体现一定的适度的、有结构性的特征,这样的话有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不光是中国这样,世界上目前也有许多其他国家也在货币政策的结构性作用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因此它是可以有这种效果的。
有一些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整,它是持续性的,针对目前的存量有所调整,比如有差别的存款准备金率。但也有一些政策是增量型的,市场上缺少一种流动性,需要有增量的资金,央行是要调节它,把这个增量的资金注入到经济体中,注入时寻找最缺少资金的地方,找结构优化上最需要的地方,再注入进去。从初始的角度,就能够起到在结构性上有帮助的地方。钱注入以后,过一段时间最后就会汇入大江大海,流动起来进入整个经济体,那时候结构性的作用就慢慢消失了,又变为总量的政策了。
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于流动性管理、基础货币投放的结构性政策,也确实不可把它的作用估计得过高,说得过大也不见得是符合实际的。那么对这些政策的评估,我认为需要一段时间,我们看到了有不少正面的效果,但是我认为花一段时间大家看这个问题会更加冷静、更加准确,也包括其中一个观点,就是这些资金进去以后不应进入股市,好像进入股市就不是支持实体经济了,这个观点从我个人来讲,我也不赞成。
M2增长仍适度 稳健货币政策未改
会上记者问到,现在中国经济面临比较大的下行压力,也有很多意见认为中国应该实行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想问一下央行,怎么看待这样的看法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在实践操作中央行在灵活运用很多货币政策工具,工具用多了,也达到了宽松的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央行还坚持说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变化
周小川表示,首先,中国的经济和过去若干年相比较,目前增长速度是低了一些,但同时中国经济面临一个新的阶段,我们把这种新的状态叫做新常态,这也是领导人所用的词汇。新常态是一种常态,不是一种特殊的、有问题的状态,因此不一定说货币政策的提法需要一个新的提法。另外,您所提到的货币政策究竟是松是紧。总体来讲,文字的描述只有五个大的范畴:一是叫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叫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三是叫稳健的货币政策;四是叫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五是叫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五个范围从文字上说,覆盖的面都比较大。在每一个范畴里,向左向右都可以有灵活性的调整,但是从一个提法换到另一个提法,这个台阶一般是比较大的。虽然从近期看,大家可能发现人民银行用了不少过去大家不太熟悉的货币政策工具,但是相对于我们国民经济的体量非常大,每一项工具所使用的量并不一定很大。
周小川指出,我们观察货币政策松紧的程度,其中一个是用M2,所以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了M2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尽管使用了各种工具来进行调节,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定向的货币政策的调节。但是加在一起后,广义货币供应量也就是M2的增长仍就是适度的,所以并没有改变稳健的货币政策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