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固体矿产研究室博士后周伶俐及研究员刘建明、曾庆栋等人,日前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吉林大黑山斑岩型钼矿床位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其与钼矿化之间的联系。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亚洲地球科学》。
吉林大黑山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其超大型储量及典型斑岩型矿化特征吸引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注意。大黑山钼矿床含矿岩石为一套侏罗纪复式岩体:长岗岭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前撮落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以及前撮落花岗闪长斑岩。矿化类型为浸染型、角砾岩型以及网脉型。
此次的研究表明,含矿石英脉及矿石一种同位素数据显示,该矿床的热液流体具有明显的岩浆来源特征。岩石及矿石中铅同位素的一致性也说明矿化与岩浆关系密切。研究发现,与温度相比较,压力变化在大黑山钼矿化过程中可能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