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写进《双城记》的这段话,同样适用于眼下的矿业市场和企业。4月15日,德勤(DTTL)对外发布《2015年全球趋势追踪:矿业公司今年将面临的十大挑战》报告称,矿业公司仍需极力应对挑战重重的市场状况,包括价格波动不定、地缘政治动荡、成本上涨以及融资渠道普遍匮乏。
“毫无疑问,矿业行业正处于这个周期的低谷,谁也无法准确预测下一个周期的高峰何时到来。”德勤在报告中如是说。
并购兴趣转移
过去,“中国需求”一直是全球矿业行业景气的重要推手,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增长方式转型,矿产品需求也正经历结构性调整,同时,全球产能过剩导致矿产品价格下跌,资源类项目的投资直接受到影响。
表现在并购市场上,市场上“世界级”的矿业资产越发稀缺,资产剥离在一段时间内为主导,出于对财务风险和政策环境风险的考量,大型并购项目在市场上踪影难觅。
这种局面如今还在延续。
以去年上半年为例,同期中国矿企对海外并购依然秉承谨慎态度,一方面由于受矿产价格低迷影响,全行业产能扩张的紧迫性下降,加之企业以资本控制和效益提升为经营重点,交易双方对估值的不同看法也延长了达成交易的时间。
德勤认为,矿业并购的高峰往往随价格的高峰而至,2000年~2012年是并购活跃期,也是矿产品价格不断攀升的区间。2013年~2014年,随着矿产品价格下跌,并购活动相应减少。“未来,随着矿产品价格提振,矿业并购活动也将恢复高潮。”
4月15日下午,德勤全球矿业并购领导人邵杰瑞在接受包括《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采访时称,现在的一些海外矿业企业,随着价格的走低,估值出现降低,中国可以抓住这个价格良机,进行海外并购交易。
他认为,中国的海外并购行为整体是放缓的,但“从中国政府对能源的政策看,还是鼓励国内企业到海外获取更多的资源,而在跨国并购中,中国企业对并购对象的考察会更加仔细,成功率也会提升”。
不同的是,以往被中国企业奉为“香饽饽”的海外铁矿石和煤炭项目可能不再受欢迎,取而代之的是黄金和铜矿。
据了解,由于钢铁业正在经历产能过剩和转型期,铁矿石需求增速已经明显落后于产量。截至去年5月底,全国进口铁矿石港口库存达11588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而铁矿石进口价格已经一跌再跌,最严峻的时候进口均价已经跌破了50美元。而煤炭也没有好到哪儿去,从中国煤炭协会日前披露的数据看,今年前两个月国内90家大型企业亏损130多个亿,亏损面达到了80%以上,而受困于煤炭市场供给结构性过剩问题,煤炭价格已经持续下探。
与之相比,中国企业对海外铜和黄金项目的并购将增多。以铜的需求预期为例,中国经济增长虽然放缓,但仍将大力推进城市化,铜的下游行业如建筑、输电基础设施、汽车、家电将首先受益。而从供应预期来看,全球资本紧缩,随着铜矿项目和专业铜矿公司变得日益稀少,包括力拓推迟扩大蒙古OyuTolgoi铜矿的计划,铜矿市场可望自2016年产生缺口。
德勤在报告中称,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在全球布局黄金与铜矿,未来,在稳定强劲的需求推动下,中国企业对铜矿和黄金的热情将有增无减。
产融结合兴起
德勤在报告中披露,由于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矿产品价格频频下跌,矿业企业资金链紧张不断升级。A股矿业上市公司(石油天然气除外)2013年企业期末现金及等价物总量为1528亿元,比2012年下降20%,另一方面,企业应收账款净额为174亿元,同比增长50%。
除了价格因素,以往过大的投资带来的还款压力、下游行业经营困难造成的货款回收问题、融资渠道单一及资本市场惨淡也是造成企业资金压力的原因。
比如煤炭企业在市场形势较好的时候上马大项目,而造成资产负债率高,德勤援引彭博汇编的数据,中国50家上市煤炭企业中,有12家的债务股本比超过100%,如果不进行新的融资,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危险,但煤炭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容乐观。
这种背景下,大型矿业企业开始纷纷组建自己的投资公司,以借助金融服务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外部融资成本,并且支持企业的资产收购。
据德勤方面介绍,2014年4月,淮北矿业成立财务公司以增强集团的资金管控和投融资能力,江西铜业(21.06,-0.40,-1.86%)计划3~5年内成立资本运作中心,目标是具备管理500亿元金融资产的能力,实现对产业链、资源和资产存量进行运作,中铁集团虽然不是传统矿业企业,但旗下中铁投资已开始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或风险投资的共同参与,以基金投资的方式获取矿权。“未来更多企业将走上产融结合的道路,以期利用金融和贸易手段进行资源整合及战略并购。”
“2015年也许仍然不是上市的最佳时机,但却是企业进行价值挖掘的好时机。”德勤报告认为,通过资产剥离和重组调整业务线条,对企业战略资产进行重新配置,一方面可以重构企业资金链条的生态环境,一方面可能存在的资产变现也为企业资金注入更多能量,且优质资产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为未来在资本市场募资做好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