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运、登机、雇车拉运,布展……以何兆带队的一行人终于在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的一个展位“驻扎“了下来。
2015年4月16日,第十届鄂尔多斯国际煤炭及能源工业博览会暨2015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国际会展中心再次拉开帷幕,与前九届不同的是:今年以来“煤炭行业继续亏损,煤炭价格指数持续下跌、煤炭行业效益仍在大幅滑落”。
何兆是宁波久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第一次来鄂尔多斯,“我们是抱着希望来到鄂尔多斯的,以前听说过,这是个神奇的地方,同时,这里有我们的客户,就来参加这个‘“煤博会”’了,煤炭业连续几年的不景气,对其他行业的影响也很大,原来的一些企业在这个行业里挣惯了大钱,遇到这种形势,有的转了行,有的被淘汰,但我们还在坚持,坚持就有希望。”
与久睦公司一样,抱着在春风里找寻希望和商机的企业这次有432家在鄂尔多斯展示其实力。
“第十届鄂尔多斯国际“煤博会”的成功举办,加强了地企、企企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得到广大参展企业的赞许,成为国内外大型煤炭能源集团了解鄂尔多斯、投资鄂尔多斯的桥梁,也成为了我国煤炭与能源产业的最佳交流合作平台。”鄂尔多斯煤炭局局长王树荣在开幕式上说。
十年“磨”成的“盛宴”?
鄂尔多斯煤炭局办公室主任高凌云已经忙了半个多月,“为的是筹办好这次“煤博会”,十届了,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
鄂尔多斯““煤博会””创办于2006年,其时,鄂尔多斯的煤炭业如同一个神秘的少女,刚刚掀开了盖头的一角,经过10多年的蓬勃发展,鄂尔多斯培育了如伊泰集团、鄂尔多斯集团、亿利资源集团、博源控股集团、汇能集团、伊东集团、神东天隆集团等地方大型能源企业20多家,在我国能源战略中起到了积极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据高凌云介绍,地处中国能源“金三角”腹地的鄂尔多斯,资源富集,全市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含煤面积约占70%,预测远景储量10000吨,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煤炭资源和生产中心。
鄂尔多斯是各大能源集团跨越式发展的主战场,到目前为止,世界500强企业在鄂尔多斯投资的超过20家,吸引了国家五大电力、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及中国煤炭百强企业近50家在鄂尔多斯投资开发,鄂尔多斯已经形成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的发展新格局。
“鄂尔多斯“煤博会”无论是参展商数量,还是专业观众数量,在国内、国际能源行业展会中,都是雄踞前列。无论是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每年都以8%~15%左右数量增长。”承办方,世信朗普国际展览(北京)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和记者介绍。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国家能源咨询委员会委员徐锭明对鄂尔多斯举办的“煤博会”给出了极高评价,他认为,鄂尔多斯国际煤炭及能源工业博览会每年一届,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九届。博览会得到了国内外大型能源企业集团的积极参与协助,规模大、规格高、影响力强,彰显了鄂尔多斯国际“煤博会”作为全国煤炭能源行业展会第一品牌的强大感召力,已经成为鄂尔多斯扩大对外开放、带动招商引资、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窗口。
黑色煤炭绿色发展
法液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是第三次参加鄂尔多斯“煤博会”,中方总裁马瑞龙(音)在题为“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绿色能源转型发展”为主题的“2015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解析了这个国际公司的概念和成果。从2013年开始在鄂尔多斯投资其生产设备,并加之以技术疏导,去年又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投资了一套大型的煤化工配套设备,提供工业气体。“内蒙古煤化工前景广阔,我们愿意与其携手共进,为清洁煤化工能源客户做好我们的工作”。
本届“煤博会”精彩纷呈,参展企业阵容强大,汇集了国内外大型煤炭及能源企业、大型机械设备企业等。本届“煤博会”坚持“不断创新、以人为本”的办展方向,在认真总结前九届经验的基础上,活动组织、观众邀请以及展会服务更趋于国际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记者在博览会现场看到,新设备、新技术集结登场,煤炭洗选加工机械设备企业踊跃参与,众多客商相互交流,气氛热烈。
另外,结合鄂尔多斯市大力发展煤炭洗选配、物流运输业的时机,招商重点向煤炭洗选加工及煤化工倾斜,得到了唐山神州、航天长征、鞍山重型等数十家煤炭洗选加工机械设备企业的踊跃参与,成为博览会的一大亮点。
来自自治区其他盟市的煤炭企业和行政机关的负责人也参加了此次““煤博会””,在会议间隙,记者采访到了锡林郭勒盟煤炭局副局长、党组书记王立志。他告诉记者,尽管经济下行对很多行业影响很大,但内蒙古作为全国的主要能源基地,煤炭所占的地位还是不容忽视的。“锡盟煤炭企业也能在此次“煤博会”上取经、交流、以此来发挥自身优势,转型升级,对当地经济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鄂尔多斯市副市长李国俭说,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依托资源优势,以煤为基,多元转化,基本建立起了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化肥等产品门类齐全的现代煤炭产业体系,煤制油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煤化工及煤制气产业规模、层次位居全国前列。鄂尔多斯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