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披露如火如荼真实签约率不足两成
业内人士表示,在固定投资大幅下滑的背景下,需要尽快完善制度环境,做好项目推介,同时加快项目签约
近期,受政策驱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加速披露,然而,实际项目签约率却并不高。近日,一家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产业资本公司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目前全国大约有41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引入PPP模式存在各种阻力,比较典型的是,为了不丧失投资决定权,一些地方政府人为地设置社会资本准入门槛,甚至个别城市直接拒绝PPP模式。”
该人士向记者表示,“现在环保行业的PPP项目推进较快,比如污水处理领域的项目。”
使用者付费项目
更吸引社会资本
对于PPP项目签约率低的现状,《证券日报》记者从其他层面也得到证实,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研究员刘琦敏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14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筹划和推动PPP项目建设。2014年11月30日,财政部公布了PPP示范项目名单,共包括15个省市的30个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示范项目以存量项目为主,30个项目中有22个地方融资平台存量项目,占比73%。“从项目所属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污水处理、供水供暖等使用者付费的经营性项目,这类项目收益较为稳定,容易吸引社会资本。”
此外,民生证券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2014年9月份发布的《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清理处置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前后,34个省市区地方政府推出的总额约1.6万亿元的PPP项目。但到目前为止,真正签约的大约为2100亿元,仅占总额八分之一。若据此粗略计算,1.6万亿元的PPP项目投资规模,实际签约落地仅有13%,尚不足总盘子的两成。
不断推进PPP项目建设
虽然签约率不高,但中央与地方均在加大推广力度。财政部6月8日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就贯彻落实《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进行工作部署。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会议上表示,目前在推广PPP模式的过程中,做好顶层设计的“当头炮”已经打响,今后的关键在于“真刀真枪”地推进项目建设。同时,会上提出要抓紧筛选第二批PPP示范项目,同时将加快处理首批示范项目中未能签约落地的项目。
在此之前,国家发改委5月份公布的PPP项目库中已经有1043个PPP项目,总投资达到1.97万亿元,项目范围涵盖水利设施、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
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许昆林近日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动首批PPP项目早日实施,同时在近期向社会推介第二批PPP项目。“我们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及运营。同时,国家发改委将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PPP前期费用等多种方式,推动这些项目尽快落地。”
PPP模式并非单纯为融资
刘琦敏表示,PPP模式的优势显著,首先,PPP模式可以不增加政府债务负担的情况下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需求;其次,PPP模式结合了政府和社会资源的优势,有助于引入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刘琦敏表示,目前地方政府对PPP模式的反应迅速,很多把PPP模式当作一种新的融资渠道,来替代城投债等传统融资方式。部分地方政府出现了为PPP而PPP的现象,前期论证简单,甚至连基本的交易结构设计也没有,直接将原有项目改头换面,作为PPP项目推出。这是对PPP模式的极大误解,如果任其按照这一思路发展下去,不仅无法发挥PPP模式该有的作用,反而会陷入新一轮的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PPP更加强调一种发展模式,其侧重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分工协作,科学而高效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模式。融资职能是其次要的、附加的功能。”刘琦敏表示。
双头管理让地方政府纠结
对于目前PPP项目落地存在的问题,刘琦敏与上述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公司负责人均提到财政部与国家发改委双头监管不利于PPP模式的发展。
刘琦敏表示,当前,财政部与国家发改委均成为PPP模式的牵头部门,两部门也都在统筹规划PPP工作。虽然两部门所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大致相同,但在细节上难免有出入,比如财政部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中将本级政府所属融资平台公司及其他控股国有企业排除在社会资本之外,而国家发改委则无此要求。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令参与者无所适从,不利于PPP项目的实施和推进。
“财政部与国家发改委的PPP项目库存在冲突,目前已经出现地方政府对于入选哪一方面项目库产生纠结。”上述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公司负责人称。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院研究员张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展望未来,在固定投资大幅下滑的背景下,需要尽快完善PPP制度环境,做好项目推介,同时加快项目签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