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京津冀一体化
国家提出,要按照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定位和三省市具体的功能定位,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着力理顺产业发展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
“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国家选择在产业升级转移、交通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保护三个领域率先突破。”一位接近京津冀规划编制的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其中产业升级转移尤为引人关注,这是三地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
该专家介绍,当前京津冀产业布局缺乏统筹,没有形成相互衔接的产业链条,京津产业发展过度集中,河北产业过度分散,津冀沿海产业布局同构化严重。
为此,国家提出了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的具体方案,即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资源互惠、功能互补和融合互动的原则,从全国生产力整体布局出发,明确三省市产业发展定位,理顺产业发展链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转移对接,打造立足区域、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优势产业聚集区。
三地产业合理分布
国家提出,要按照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定位和三省市具体的功能定位,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着力理顺产业发展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
具体来说,北京应优化三产结构,发挥科技创新中心作用,突出高端化、服务化、积聚化、融合化、低碳化,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知识经济和绿色经济,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实际上,北京的高精尖经济结构已经凸显。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8月4日发布最新数据,上半年北京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557.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0.9%,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8.1%。金融业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规模以上第三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第三产业收入的比重为44.6%。
“根据国家部署,天津应优化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金融、航运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前述专家介绍。
在7月27日天津市长办公会上,天津代理市委书记、市长黄兴国在传达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动会精神时表示,天津要认真落实天津功能定位,实现5个重点突破。
其中,一个重点突破是要着力提高先进制造研发水平。天津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打造高端产业集群,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构建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平台。
此外,国家对河北对产业布局定位也十分明确:河北积极承接首都产业功能转移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新型工业化基地和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
前述专家还介绍,京津冀将开展“三产”的深度协作。
首先,在制造业方面,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依托北京科技资源优势和津冀先进制造业基础,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在河北曹妃甸和天津南港建设世界一流石化基地,在河北黄骅地区建设华北重要的合成材料和装备制造基地,在天津临港经济区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鼓励冀津钢铁企业绿色减量重组。
值得关注的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天津和河北要加强与首都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促进产业孵化转化。
其次,在服务业方面,国家将强化北京金融管理、天津金融创新运营和河北金融后台服务功能,建设一批枢纽型物流产业聚集区,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商务服务机构。建立京津冀“大旅游”格局,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再者,在农业方面,加快建设环京津蔬菜基地、奶源生产和肉类供应基地,共建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物流基地,加快构建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发展京津都市现代农业和河北高产、高效生态农业。
河北将组织9项活动承接北京转移产业
国家要求,应加强三省市产业发展规划衔接,制定京津冀产业指导目录,加快津冀承接平台建设。“北京要做好产业疏解工作,加快转出一批制造业及高端制造业的生产缓解、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基地,调整农业功能,强化生态功能。”前述专家透露。
该专家进一步透露,国家将发布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以天津和河北为主要承接地,以重大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区为平台,重点承接信息技术、装备制造、金融后台、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教育培训、健康养老、体育休闲等八大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河北省在产业协同发展率先突破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北京现代汽车沧州工厂、首钢二期、张北云计算基地、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一批转移承接重点项目正有序实施。
根据工信部与河北省近日联合制定的《2015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方案》,河北省在下半年将面向京津,组织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暨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高分辨率对地观测、轻纺食品、曹妃甸区和渤海新区等9场专项对接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