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明明大量过剩,却有人否认过剩,何也?利益集团作怪!
煤电建设项目全部投产后,我国的煤电产能将超过未来用电最高峰时的需求,因此,我国的煤电装机已处于绝对过剩状态。
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的电力增速急剧下降,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电力供大于求局面。然而,在电力行业内部,却对电力产能是否过剩,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更为让人担心的是,在这场争论中,否认产能过剩,或者说是否过剩难以判断的说法,明显占了优势。
与此同时,我国又有大量的煤电机组上马。这种现实告诉我们,关于电力产能是否过剩的争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观点之争,而是不同利益团体的一种博弈,同时还是关乎我国能源结构能否优化调整,甚至关系到我国能否跟上全球发展的大趋势,真心实意地减排温室气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市场疲软还是产能过剩?
目前,我国各种发电厂所具备的发电能力已经大大超过了市场的需求。由于市场消化不了,电能又不能储存,所以,很多发电厂都不能正常生产。针对这一困难现状,我们既可以解释为消纳市场疲软,也可以认为是电力的产能过剩。但对于电力从业人员来说,市场疲软和产能过剩的概念差别很大。因为市场疲软的责任是社会,而产能过剩的责任则是电力自己。所以认为市场疲软的,什么也不需要做,只要耐心的等待我国经济恢复高增长,市场逐渐好转。但如果认为是产能过剩的,就必须要从自身找原因,立刻着手消化掉过剩的产能,否则,我国电力行业的困难局面,将难以改变。
从历史上看,过去我们也遭遇过多次电力市场疲软的阶段,但是,很快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一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不过,如果现在还用过去的传统经验,继续等待着市场的变化,恐怕已经行不通了。目前,社会各界已经非常明确的提出,我国的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意味着过去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的状态,已经发生改变了。这提醒我们,再指望出现过去那种通过经济长期高速发展来解决电力市场疲软的问题,已经变得非常渺茫了。
所以,认为市场疲软的说法,应该是在旧常态下的思维结果。过去我们通常认为市场疲软是不正常的,正常的状态是市场需求旺盛。但是,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将成为特例,目前的中速发展所造成的所谓市场疲软,反倒是一种(新的)常态了。对于电力需求来说,未来我国还很可能会有一个负增长阶段。
用新常态的理念进行反思,结论是我国电力产能已经过剩了。而客观地承认产能过剩只是第一步,还必须要改变过去发电能力必须高速增长的“扩张保供”形势,否则就难以摆脱社会发展需求的旧式思维。
谁在否认产能过剩?
然而,对于一个大家都能看到,甚至都能深切感受到电力供应明显大于需求的客观现象,为什么出现激烈的争论呢?什么原因导致不愿意承认电力产能已经过剩的事实?其原因有三:
其一,我国的电网企业是电力行业中的强势群体,对电网来说,如果可选择的备用电源越多,电网的安全性越高,同时效益越好,电网的相对地位也越高。所以,现行的体制决定了电网企业愿意让电力产能相对过剩。
其二,某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投资驱动,还希望能批准建设更多的火电项目,所以,他们当然不希望有人说电力产能已经过剩。
其三,如果承认产能过剩,就说明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没做好,同时还要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一些政府部门也不愿意听到有人说我国的电力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只有身受其害的发电企业不断的呼吁电力产能严重过剩,给他们带来的问题和困难。然而,他们的声音却很微弱,也得不到有话语权的专家支持。
例如,有位电力部门的老专家曾提出,“衡量电力产能是否过剩的指标是备用率”,“但是我国目前缺少备用率的统计数据。”“只有把这些上述各个指标弄清楚了,才能判断电力产能过剩与否。从而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撑,推动电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备用率”的说法当然没有问题。对于火电机组来说备用率的本质应该是机组的可以正常发电的时间,减去实际的利用小时。如果火电机组的事故率很高,全年能够保证正常工作的时间不长,虽然利用小时数很低,但仍然可能会造成缺电。但是,“只有把这些上述各个指标弄清楚了,才能判断电力产能过剩与否”的说法,则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我国虽然没有专门统计发电机组的备用率,但是,我们有各种机组可靠性的统计。因此,我国发电设备的实际备用率,也可以准确的计算出来。
对此,也有专家认为,如果因为对某项指标没有作统计,就断言不能判断电力产能是否过剩,属于典型的“郑人买履”。我们总不能糊涂到,因为忘记带自己的脚所量的尺寸,就说不知道要买多大的鞋吧?
煤电机组运行多少小时才合适?
关于电力产能是否过剩的争论,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要回答,那就是煤电机组的年运行小时到底多少算合适。
社会上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一个是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提出的,他说“2014年火电平均发电小时数只有4706小时,这个数字是比较低的,说明发电装机设备利用率已经不高了。我们在设计火电站时,往往都是以5500小时作为基准线,发到六、七千小时也可以。所以,在去年的国家能源委员会的会议上,我也大胆地讲,中国电力短缺的时代已经过去。”
另外也有认为产能不过剩的不同声音。一位来自中电联的专家,曾在有关会议上针对认为我国电力产能严重过剩的看法,明确的反驳说,如果火电机组年平均运行小时达到6000,将会产生严重的缺电。
此后不久,一篇《什么才是判断电力过剩的标准》对舆论的影响更是巨大。该文章列出来一张(20国家火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的表格。
上述表格中20个国家火电设备的利用小时数都不高。其中,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火电利用小时数,居然我们国家目前的数字还要低。我们知道美国不仅不存在电力产能过剩,而且还经常有些电源建设滞后的压力。由此可见,似乎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低一些,也未必就是产能过剩的表现。
但是,分析了美国的实际情况之后,就会发现结论完全相反。根据前几年国家开发银行对美国电力行业的调研,美国的火电装机约7亿多千瓦,但其中有4亿多是燃油、燃气发电机组,真正的煤电机组只有3亿左右(最近又有大幅度的减少)。燃油燃气机组的特出特点就是,设备成本不高,但原料成本非常高,所以,在电力系统中只担任短时间的峰荷发电。如果长期运行,反倒很不经济了。而燃煤和核电机组的特点相反,发电设施建设费用高,燃料成本相对便宜,所以,非常适合在电网中担任基荷发电,希望尽可能的增加利用小时数。同时,由于燃油、燃气机组的启动灵活,而煤电、核电的发电的启动,必须要有一个加热水蒸汽的过程,所以,技术上也不大适于担任电网的调峰。
因此,美国的煤电机组通常都要担任基荷发电,年平均运行小时数一般都在7000以上,个别少一些,也都超过6000小时,而核电机组的运行小时数普遍都在8000以上。不过,由于电力数据的统计没有区分火电机组中的煤电与油气发电,因此,美国的火电机组的平均年运行小时数只有3951,其中比重最大的是油气发电机组的运行时间,这个统计结果掩盖了美国煤电机组的实际运行状况。尽管我国的电力数据统计,也是把煤电与油气发电混合在一起,统一算作火力发电。但是,由于我国的油气发电比重非常低,(9.2亿火电装机中只有5000多万),所以,我国火电机组的运行小时数,主要反应了煤电机组的运行情况。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用国外火电运行的数据来比较,但是完全可以用同类的煤电机组运行情况来进行比较。
由此来看,《什么才是判断电力过剩的标准》一文中专家提出的论据,是有缺陷的。同理,煤电机组年运行达到6000小时就会严重缺电的说法,显然也是不能成的。不仅美国煤电机组的运行小时数,都在六七千以上,他们并没有缺电,而且在中国国内,2014年就有火电机组运行小时超过6000的省份,同样也并没有发生任何缺电的现象。所以,具有管理经验的张国宝所说的“我们在设计火电站时,往往都是以5500小时作为基准线,发到六七千小时也可以”是比较客观的。现我国的煤电,几乎都是高参数的大机组,可靠性极高,应该尽可能的发挥出它们的正常作用。
毋庸置疑的绝对过剩
目前,发达国家的平均年人均用电水平为5000到9000千瓦时。这既包括有些国家已经达到了用电量的峰值,有些已经度过了最高峰并且开始下降的情况。如果按照接近上限的8000千瓦时估计,我国达到能源消耗顶点时,人口约14亿计算,总共也就是11.2万亿千瓦时的电量。
按照我国在2030年前后达到能源消耗的顶峰的预计,今后我国的每年的社会用电总量的增长也就2000亿到3000亿的水平。根据目前这几年的情况来看,这个预测也都是比较可信的。同时为了实现我国2030年非化石能源达到20%的承诺,我国2030年的电力构成中,至少要有30%以上的非化石能源。然而,目前我国已建成,核准在建和获得路条即将建设的火电机组总量,已经超过了13亿(其中有12亿多都是煤电)。如果以年运行6000小时计算,年发电量可达8万亿左右,已经超过总电力需求11.2万亿的70%。
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煤电建设项目全部投产后,即使从此再也不设任何火电站,我国的煤电机组产能也将超过未来用电最高峰时的需要。所以,我国目前的煤电产能过剩,早已是绝对的过剩,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