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让企业适应市场。当然,也要求政府能够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日前,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明晰之后,国企改革速度将明显加快。钢铁企业要真正做好国企改革,享受改革红利,还有许多方面的工作要做。
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公布(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落地”,标志着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全面启动。
9月24日,《指导意见》的重要配套文件———《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出台。该意见明确了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总体要求、核心思路、配套措施,提出分类推进国企混改,并鼓励各类资本参与。这意味着,涉及多个行业和企业的改革事项将步入实施阶段。专家指出,国企混改有利于提升国企效率,有利于国家经济稳增长。
钢企改革应重在效益、市场和活力
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丽莎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当前,国企改革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等问题仍然存在,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市场化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企业的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完全解决,国有企业活力和运行效率需要进一步增强等。
钢铁企业除了要面对以上的共性问题,还面临着老国企社会包袱重、企业亏损、富余人员安置等问题。李新创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钢铁行业的国企改革,重点应放在如何提高效益、如何适应市场、如何激发活力3个方面:
在提高效益方面,国有企业改革归根结底就是要提高竞争力。从大的方面来讲,中国是世界钢铁生产中心、制造中心,也是出口中心,这在当前和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可动摇的。但目前国有钢铁企业还存在着一些自身的问题,如效率总体比较低,机制不够灵活等,当然,由于历史原因,这些企业的困难和包袱也多。要改变这种状况,要从体制机制入手,具体到每一家国有企业,都要有自己的对策。
适应市场方面,要实现《指导意见》中要求的企业重组、整体上市等要求,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作为大前提。政府首先要成为公平、透明、公开、高效、服务型的政府。企业要从用工制度、考核、管理、绩效等方面,追求效率和效应,更好地适应市场要求。
激发活力方面,除体制机制外,关键是要调动主要领导的积极性。他们在企业发展改革中起到重要作用。要保护企业主要领导的积极性、创造性、责任心,这些领导的利益也要保护。国有企业领导人创造的价值要和他的责任对等,企业领导人应该是企业家,不是公务员,不能按照官员的标准行事。
在股权结构上推进股权多元化
根据《指导意见》,国企与民企是相辅相成的,要坚持国企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企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周丽莎表示,国企并购重组是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一个重要方面。把国有企业做大,就是要让国有企业成为行业发展的领跑者,集中表现为国有企业在保证必要的规模、体量和比重的同时,要有大战略、大思路,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企业并购重组,推进优势资产资源集中集聚,努力实现大市场、大资源、大联合、大配置,努力把企业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大集团。
对于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企,要充分运用整体上市等方式,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李新创表示,股权多元化是好事,多元化能让股东相互监督、制约,规避风险。
周丽莎表示,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意义,除了引入外部资本、产生资本聚集效应外,主要是不同股东之间可以在技术、管理、资源、文化等方面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获得共赢,有利于形成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公司治理机制。应鼓励其他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营资本、外资参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对需要实行国有全资的企业,要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实行多元化。
在已经出台的文件中,明确了国企混改要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非公有资本投资主体可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和企业经营管理。
有序吸收外资参与国企混改,可通过引入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合资合作,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产业分工,提高资源全球化配置能力等途径实现。因此,外资安全审查工作机制亟待完善。
李新创表示,对钢铁行业来讲,联合重组应该是多种层次的,可以是国有企业兼并民营企业,也可以是民营企业兼并国有企业。在竞争性行业中,钢铁企业要做好资本工作。他说:“目前,我们很多国有钢铁企业都是资本负债率上升却没有效益提高,这不利于企业市场化重组。”
改革的核心仍然是人的问题
落实国企改革的核心就是人的问题。
李新创认为,企业的领导人不要把自己当做官员。改革其实就是市场化的过程,市场化的目的就是服务化。政府为企业服务,企业为职工服务、为客户服务。只有这个做好了,才能提高竞争力,达到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
周丽莎表示,在领导人员管理方面,国有企业一定程度上存在选拔任用方式单一、市场化选聘比例较低、行政化色彩较浓的问题,难以满足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职业经理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积极推行按照市场化方式管理职业经理人,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此外,要加快建立国企领导人退出机制,这是解决干部队伍僵化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干部队伍活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不可或缺的措施。
以国企改革推进钢铁业减量化发展
未来钢铁行业将处于减量化发展阶段,国有企业也必然身处其中。在这个大环境下,国企改革被赋予了更多含义,它寄托着钢铁人转型发展的希望。
钢铁行业的发展需要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可持续的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调整重组。周丽莎表示,钢铁行业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支持优势企业发展,减少无序竞争;同时,进一步提升产业层级,运用先进技术、工艺、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重大装备产业升级换代,淘汰落后产能。
李新创表示,在减量化发展时期,钢铁行业的发展至少要遵循3个原则:一是市场化,即政府要创造环境,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二是全球化,我们产能要“走出去”,特别是借“一带一路”政策实施更好地“走出去”;第三是可持续化,要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三方面国企改革都可以起到推动作用。
李新创表示,尽管钢铁需求已经开始下降,行业也整体进入减量化发展阶段,但是今后钢铁的需求总量依然巨大,钢铁行业可以考虑以下6个发展方向:
一是从制造到服务。钢铁企业不再是简单地卖钢材,而是卖服务,钢铁产品是其服务的载体。
二是从国内发展到国内和国际协调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产钢国,但目前还没有真正国际化的企业,钢铁企业要研究如何将产能真正“走出去”。
三是从简单扩大规模到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全方位的,包括理念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一系列创新。
四是从高耗能、高排放粗放发展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钢铁企业可将绿色采购、绿色运输(物流)、绿色制造、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整体考虑,形成“五位一体”,以提升整个钢铁行业发展的绿色水平。
五是从一元独大到适度多元,目前,钢铁行业已经具备这样的条件。一些效益好的企业多元化大都做得不错,如宝钢、浦项、蒂森克虏伯等。但钢铁企业不能盲目发展多元化,而是要结合自身条件,搞适度多元、有效多元。
六是从无序盲目发展到有序发展。这需要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