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五”即将扬帆起航之际,回眸“十二五”,产能过剩可谓是中国经济的一大“心病”。针对产能过剩的问题,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近日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时期要化解过剩产能就必须去除GDP主义,必须彻底摒弃“带血的GDP”。
一直以来,中国的过剩产能备受诟病,成为拖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包袱”,但其化解过程又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迟迟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郑永年指出,主要还是GDP主义在做怪,指导思想不够解放。“总认为投资到基础设施马上就能见到政绩,放到医院等方面政绩就出不来”,郑永年说。
郑永年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可以什么指标都不要,就把中产阶级做大。中产阶级大了,消费社会就起来了,社会就会更稳定。实际上中央也是这样做的,四个全面第一个全面就是全面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就是使得大部分人富裕起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社会,使中国更多的人能享受到中国发展的红利。
“坚决去除GDP主义,一直往这个方向努力的话,产能不是很大的问题,而领导若还是老的思维,坚持带血的GDP的话,问题就很大” ,郑永年说。
对于“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十八届五中全会也做了明确表述,即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郑永年认为,中国经济追求6.9%、7.0%、7.1%这些具体数据意义不大,纠结0.1、0.2的差距没意思,要追求稳定的增长,“十三五”期间如果中国经济6.5%-7.0%的增速能够保持稳定,就是合理的增速。
郑永年指出,在淘汰过剩产能方面,中国自身也有一定的消化能力,比如东部沿海基础设施产能饱和的话,中部西部还可以做一些。同时,也是更重要的,中国现在从数量经济走向质量经济,这一块消化过剩产能非常重要。另外,“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跟其他国家的产能合作,也将起重要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