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央行对11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MLF)共1000亿元,期限6个月,利率3.25%。央行相关人士表示,此举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同时将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实际上,随着央行此前放开利率管控,基准利率的重要性下降。结合11月央行还开展了常备借贷便利(SLF),多名分析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称,央行此举意在防范金融风险,同时也正在试图开发利率替代渠道,打造“利率走廊”引导利率下降。
利率走廊是一种基于价格指引的货币政策框架,以银行向央行拆借的利率构建顶,以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利率构建底,利率则被控制在顶和底之间的区域波动。利率走廊机制一旦建设完成,并能准确跟踪央行政策,将会稳固市场对货币市场利率稳定性的预期,并能够极大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降低实体经济在借贷和债券市场中的融资成本。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金融业态发生了较大变化,金融市场波动。为适应金融风险变化,央行在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方面更注重短期流动性工具的运用。”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表示,央行注入1000亿MLF的意图在于,一方面,是再次作为一个信号显示机制,引导利率下降;另一方面,面对股市下挫,在此情况下,开展MLF操作也显示出央行一直对金融市场动荡保持密切关注,正谨慎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央行也对11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1055亿元,期限6个月,利率3.35%。10月末中期借贷便利余额5955亿元。
不仅如此,央行在11月还使用了SLF。11月20日,央行下调分支行SLF利率,对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隔夜、7天的SLF利率分别调整为2.75%、3.25%。业内普遍认为,央行此次下调SLF利率,意味着利率走廊雏形初现。
“人行将尝试开发利率替代渠道,如人行提出的利率走廊概念。利率走廊将侧重于将短期市场利率(如7天回购利率和3个月SHIBOR)作为中介目标,由央行对上限(人行借贷便利利率,如SLF)和下限(超额准备金利率,目前为0.72%)进行管理。7天逆回购利率有可能成为新的政策利率。”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称。
“还不能认为央行调整SLF利率等同于降息,但央行或许也有投石问路的意图。”招商银行同业金融总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对本报记者表示,“此举意味着央行设定了利率走廊的上限,是利率走廊管理的具体体现,当市场利率触及上限时,央行可以及时提供流动性,平抑市场利率,此次特别提及针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中小银行的扶助之意明显。”
刘东亮称,这有利于稳定市场对资金面的预期,避免资金利率的大幅波动,此前SLF利率较高,此次调整即是随行就市的体现,也有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的意图,总体上利好债券市场。表明目前已进入新老基准利率体系过渡阶段,新的基准利率体系呼之欲出,但仍有待央行进一步明确,也是央行货币政策从数量型调控向价格性调控转变的体现。
经济新常态下,央行今年的货币政策工具箱里又有更多的“定向调控”工具,以应对经济减速及低通胀。利率市场化后,逆回购利率成为基准利率,SLF、SLO、MLF和PSL利率形成从短期到长期的利率走廊,SLF利率为隔夜和7天回购利率封顶,新传导机制开始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