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我省科技奖励大会传来消息,江西理工大学首次获得两项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其中“铵盐体系白钨绿色冶炼关键技术和装备集成创新及产业化”项目新工艺正常运转4年,使难处理的白钨矿绿色分解总收率达99%以上,企业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创新成果整体水平位居同领域国际前列。
“全面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学校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江西理工大学校长杨斌说,“多年来,学校科技人员坚持扎根企业、服务行业,始终把地方企业生产一线需求作为学校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钨、铜、稀土等有色金属产业是我国战略性产业,同时也是我省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受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影响,有色金属产业市场前景不容乐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针对有色金属产业改革对技术创新的迫切需求,江西理工大学组织开展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攻关项目。
“弱磁性矿石高效强磁选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国内选矿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弱磁矿石选矿效率较低,强磁选矿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国内矿业改革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对此,该校联合有色金属企业,共同开展“弱磁性矿石高效强磁选关键技术及装备”攻关。
经过多年攻关,研究团队创新设计了选矿设备关键结构和工艺,所研发的强磁选机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9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70%,彻底改变了国内强磁选机的落后局面。该项目于去年1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时隔一年,由该校参与攻关的“复杂稀贵金属物料多元素梯级回收关键技术”项目,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团队研发的系列创新成果,可使金、银直接回收率达96%至97%,碲回收率达45%,硒回收率达95%以上,高出当前国际主流工艺4到12个百分点。
据统计,近5年来该校共承担国家级有色金属科研项目1200多项,撬动工业产值近百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80多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