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和日本都不愿本国货币国际化,因为担心这会引起货币升值从而损及本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中国却正好相反,积极寻求让人民币进入全球主要货币行列。为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在全球范围建立起一个交易机构网,创建一个不受中国资本监管影响的离岸人民币交易市场,同时采取渐进式市场开放政策。
人民币在2013年超过欧元成为第二大国际贸易融资货币,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达9%,但美元的比重为81%,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从用途更广的国际支付货币的角度看,人民币在2014年排名第五,位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在国际支付市场所占份额仅为2.2%,相比之下,美元的比重为44%。同样,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由于中国实施外汇管制,人民币的占比只有1%,而美元为44%。但人民币的占比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如果中国放松管制,可能会出现爆发式提升。
任何主要储备货币的背后都需要有厚度、流动性强且对外开放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的支撑,还需要能赢得国际深度信任的监管机构。中国债券市场的规模约为美国债券市场的10%,由四个监管机构分散管理。几年内就可以将这个债券市场统一为单一、协调的市场。为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把大量地方政府债务转入国家债券市场,需要鼓励地方政府更多依靠债券市场融资,取代如今过度依赖银行借贷的做法。这些措施将满足市场“厚度”的要求。中国的监管机构进步很快,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其管理能力享有很高口碑,它把通货膨胀一直保持在低位并维护货币稳定,其领导层的能力水平名声在外。
中国还需完全开放资本市场,并向国际市场保证,这种开放不管遇到何种外部压力都会持续下去。中国要实现这种程度的开放还需几年时间,短期内因国内金融压力和资本外流压力不太可能做到这一点。尽管人民币如今的市场份额较小,但它正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向更高的位置攀登。至于人民币能崛起到什么程度,那将取决于国内改革的速度和广度,以及目前摊子铺得太开的金融机构能否成功去杠杆。目前以及在可预见的将来,人民币作为一种储备货币的使用范围会很广,但程度会很浅。超过60个国家有人民币储备,但这些国家储备人民币主要是为了与中国维持良好关系,以及偿付因从中国进口欠下的部分人民币债务。
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推动跨境贸易。一方面,跨境贸易发展带来的人民币跨境流动为人民币贸易结算系统的建立提供了真实的市场基础;另一方面,人民币贸易结算可以反过来推动中国跨境贸易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之间存在一个良性的互动过程。更多的对外贸易和金融交易由人民币计价结算,拥有主权货币的中国企业面对的汇率风险敞口将有效缩小。对于钨行业而言,汇率风险缩小将对相关钨制品外贸企业带来更加稳固的发展,在降低贸易成本的同时获得更便捷的贸易渠道,针对目前平静甚至有些低迷的钨行业,人民币国际化或将带来新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