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告,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破产。经过半年重整努力,广西有色金属集团还是进入破产清算,成为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人中第一家破产清算企业。
早在去年6月,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就曾在中国货币网发布《特别风险提示公告》称,由于发生巨额亏损,该公司发行的将于6月13日到期的201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兑付存在不确定性,该公司目前正在通过多种途径筹集偿债资金,此举表明企业现金流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虽然企业负责人曾在今年3月18日及6月8日组织召开了两次债权人会议,但讨论和表决内容多为小规模资产处置,或资产划出、放弃债权等事项,多数也被债权人否决,并未有任何整体的重整方案出台,最终只能走破产清算程序。
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在破产重整清查审计后,广西有色资产总额为42.86亿元,负债总额92.9亿元,所有者权益-50.05亿元,资产负债率达216.77%。而在审计前,资产负债率为121.04%。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是广西唯一的集国有资产运营、矿产资源勘探、采矿、选矿、冶炼、深加工及科研、贸易、建筑施工于一体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集团。公司拥有全资、参股、控股企业20多家。锡、铟资源丰富,产量领先,主营有色金属采选冶生产。
此外,公司拥有铜坑矿、高峰矿、佛子冲铅锌矿等近21个采矿权,锡储量排名全国第二,铟储量排名世界第一。公司下属华锡集团的来宾冶炼厂是世界最大的原生铟冶炼基地,原生铟冶炼能力为80吨/年,位居世界第一。
按理说,一个拥有如此丰富资源并受到政府扶持的企业本应该在经营上顺风顺水,但广西有色金属似乎从开始发展就表现得步履蹒跚。而在其向广西交通投资集团转让17.18%股权和向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转让25%股权后,广西有色金属持有的优秀资产华锡集团股权,已由67.2%下降至25.02%,企业已经彻底失去盈利能力。
广西有色金属的倒下在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造成广西有色金属衰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市场上的原因。
首先是产能过剩问题,虽然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去产能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许多品种的现有库存基数非常庞大,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居高不下的库存反过来又在打压商品价格,再加上开采成本的上升,企业盈利能力正在进一步被挤压。此外,虽然国家加大了私矿的打击力度,但在某些地区仍旧猖獗,这也增加了产品在市场的供应量。
其次,再凶猛的生物也受不了抽丝剥茧,企业从银行贷款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资金问题,但如果短时间内无法提高盈利或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那么高额的利息也同样可能反过来压垮企业。
根据中债资信数据显示,早在2015年一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和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分别升至93.58%和91.50%,并且大多是短期贷款。而从银行融资来的钱是要交付利息的,这直接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
最后,一些国企内部的官僚迂腐体制问题仍在阻碍企业发展。去年4月以来,广西有色金属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阳通和原副总经理李赋屏接连被带走调查,随后均被开除党籍。根据广西纪检委的调查显示,此二人均存在“收受财物”“挪用公款”“造成国有资产巨额损失”的情况。
由于有色金属的特殊性,我国大型有色金属企业大多都有国字头的身影,而许多企业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供需失衡、债台高筑以及体制问题成为困扰我国有色企业发展的三座大山。
想要过冬尚需时日
不可否认的是,有色企业仍旧还在集体过冬,那么如何让行业平稳过渡,兼并重组则成为最好的选择。但行业内普遍感觉,重组看起来容易,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并不非那么简单。
兼并重组一般是行业内重组或者跨界重组,而在全行业日子都不好过的前提下,去收购一家经营范围一样的企业,除非被收购方有非常优质的资源,否则可能只会加重收购方自身的负担。而跨界重组又可能因为对行业的不了解而出现投资失败,所以整体表现得较为保守。
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一般由当地政府发起牵线,很少由市场自由调节,而在选择重组对象以及重组实际进行过程中,则可能出现各种猫腻,甚至企业的重组可能变成一场利益输送的闹剧。
抛开这些问题不谈,有色金属供应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这也说明国内有色企业想要过冬可能还尚需时日。
那么如何才能安全平稳地度过这场寒冬?涞源中海矿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富仁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除了继续坚持去产能之外,努力提高加工技术,提高矿石优选质量,而在重组问题上,政府可以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但不应过分干预。”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政策研究室主任赵武壮则认为,2016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结构性调整的关键在“禁、退、减、并、转、升”。一方面,要禁止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和一般加工产能的盲目扩张;另一方面,要加快缺乏竞争力的产能退出市场。对于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且难以退出的企业,通过市场化兼并重组和依法破产进行处置。
刘富仁表示,产能过剩问题在短时间内不太可能有大幅度改善,而国内技术目前总体处于世界中低端的水平,目前来看只有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的毛利率,才可能带来新的效益。此外,通过政府牵线,企业联合限产等措施也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产能过剩带来的价格压力过大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