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逆势飙升,引发海内外关注。
“能够成功并购海外优质标的,固然可能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获得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但也要注意,避免盲目投资、急功近利的非理性并购。”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8日在中行-彭博全球并购峰会上表示。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共实施海外并购项目521个,实际交易金额674.4亿美元,涉及18个行业大类,已大大超过去年全年的并购金额。
“在全球经济都面临困难的寒冷季节里,并购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特别是中国从去年到今年,海外并购的势头非常猛。”中投公司总经理屠光绍说。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特别是最近两年来,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需求碰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起云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呈现低增长、低投资、低贸易、低对外投资、低通胀、低利率、低油价的低迷状态,这是一系列深层次结构性原因引起的。低迷的经济能提供并购重要的机遇,也只有并购才能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推动全球经济走出低迷。
“未来的赢者一定是看到这个问题,敢于从结构着手,重组、兼并走向世界。”朱民断言。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呈现出明显的战略性结构和趋势。据田国立分析,2.0时代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一是主体多元化,从过去国有企业主导,逐步发展到以上市公司、民企、私募股权、混合所有制等产业投资人和财务投资人共同参与;二是并购行业多元化,由最初单一的资源、能源标的扩展到了基础设施、医疗健康、消费品、农业、不动产、金融、文化教育等多行业、多领域。
“2.0时代的中资并购更加符合全球通行的市场规则,能扩大双方的共同市场,更能主动担当社会责任、为东道国的民众所接受。”田国立指出。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飙升,是中国经济金融正在迈向新阶段的体现。
屠光绍分析,从国际贸易大国到境外投资大国的演进,意味着中国全球经济地位正在实现历史性跨越;从海外投资并购到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循环,是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任务;从贸易金融向并购金融的拓展,是中国金融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我们通过海外并购作为重要支持。”屠光绍说,通过海外并购可以帮助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升级。而且,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形成很好的循环,对中国和世界经济是双赢。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对中国金融提出了新需求。正如屠光绍所言,当前中国金融业面临两个转型,从传统业务为主向综合性转型,从国内业务为主向国内国际业务并重转型。跨境并购金融需要更复杂、更综合性、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境内外联动的金融服务,也是融资和融智并重的服务,对国内金融业提出了很多新要求。
海外并购远非“一买了之”那么简单,容不得盲目冲动。在这次并购峰会上,各界“大咖”纷纷提醒,跨境并购面临境内外不同监管和法律要求、不同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融合的困难,更要做好并购与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抉择。
春华资本集团主管合伙人胡祖六提醒,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毕竟还是新手,现在有的海外并购跟风随大流。海外并购的复杂性不确定性风险很多,并购完成后更重要、更漫长的工作还在后面,怎么整合从而能够创造价值这才是终极目标,特别是并购的主题要与企业本身的发展战略紧密衔接起来,这些都是特别的挑战。
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先行者之一,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这是最有效降低风险的办法;二是要有清晰的战略并尽快进行本地化,这也是成功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