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称,中国科学家取得了一项新的突破,可能促进该国在南海的油气勘探开发。
据报道,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塑性“避孕套”,可以让钻头穿透数千米的海底,而不会受到磨损或卡住。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刘志宏(音)教授说:“钻得越深,温度就越接近凝固点。”
“在这么低的温度下,水成岩与钻头互相作用,甩出的泥浆会像面团一样粘稠,可能损坏甚至折断钻头。”
刘志宏团队研制出一种聚合物解决了这一问题。
添加到钻井液后,这种塑性介质可以阻止岩屑与水分子“亲密接触”,降低粘稠度。另外,一层保护膜会包裹钻头,将磨损减少80%以上。
报道称,中国并非第一个遇到深水钻井问题的国家。世界各地的公司研制出各种各样有用的化合物,中国的石油钻井平台一直以来使用的就是这些公司研制的产品。
但近年来,由于政治问题与价格上涨,要求中国必须找到国产解决方案。
报道称,随着北京向争端水域迅速扩张,南海的紧张加剧,有些人担心外国制裁可能切断钻井材料的供应。
刘志宏说,没有这种保护材料,油气开采就只能停下来。
即便没有受到制裁,这些材料也非常昂贵,每吨价格高达10万美元左右,而一次普通的作业就需要至少200吨材料。
刘志宏说:“我们的材料价格不到现在市场价的一半。”
刘志宏的团队花了5年多时间,使这种新材料从实验室的计算机模型实现工厂批量生产。
他说:“我们遇到很多次失败。理论上和实验室中运行得很好,到了现实中恐怕就完全不起作用了。”
报道称,这种新材料已经试用到中国20余口油井中。中国最大的石油勘探平台“海洋石油981”很快就会用它取代外国产品。
报道称,这座3万吨的钻井平台在去年中越帕拉塞尔群岛(即中国西沙群岛)持续对峙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帕拉塞尔群岛(即中国西沙群岛)被几个国家主张“主权”,据信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