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0.9%,涨幅比2月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但已连续第二个月处于低位运行,基本符合此前市场预期。其中食品价格下降4.4%,非食品价格上涨2.3%,今年一季度,全国CPI比去年同期上涨1.4%。分析认为,CPI近期持续的“低调”走势,与鲜菜、猪肉等食品价格的持续走低密不可分。
“值得一提的是,3月0.9%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0.4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0.5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分析指出,而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与前两个月大体相当,保持平稳态势。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看来,3月CPI涨幅基本符合此前市场预期,主要原因就是市场食品供应充足,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继续下跌,因而物价涨幅能继续维持低位。
针对CPI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有分析预计,随着5、6月翘尾因素的反弹,CPI同比仍有走高可能,但下半年随着翘尾及新涨价因素的回调又会重新回落,不过由于一季度CPI同比大幅低于预期,全年CPI同比涨幅可能会明显低于政府3%的目标,全年通胀压力并不明显。赵锡军也认为,当前经济形势走稳,基于收入增长的形势,消费需求也保持平稳,在这种情况下,物价上涨压力不会那么大。
同日公布的3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6%,涨幅比2月回落0.2个百分点,也是在连续5个月扩大后首次出现回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分析认为,这或许意味着PPI走势的拐点已现,“PPI涨幅在上个月达到7.8%的近期最高点,翘尾因素的贡献很大,扣除之后的实际涨幅只有1.6%左右,而PPI在3月掉头向下,也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因为工业生产上涨的动能已经基本衰竭,未来下跌的走势或许还将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