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南的奇山秀水之间,有一处神奇的宝地。她就是被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的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在群山环抱的现代化选厂中,有这样一个流光溢彩的岗位——柿竹园多金属选矿厂钨选矿班组。他们日夜坚守在浮选槽旁,掌握着整个公司选矿的生产命脉,他们是柿竹园多金属选矿厂“芙蓉标兵岗”。
先进班组,9名成员“挑大梁”
“钨选矿班组原有职工24人,由于技术革新,对人员实行分流,现在有9人,其中8位女职工,1位男职工,分别从事钨的加温精选、产品拖磷等工作。”柿竹园多金属选矿厂副厂长、工会主席李锦贵向记者介绍。柿竹园多金属选矿厂钨选矿班组承担着全公司年产4200余吨钨精选矿的生产任务,占柿竹园公司钨总产量的60%。
为了提升技能,班组提出了个人竞赛宣言和素质提升目标,并在全厂范围内公开展示;建立了“互促互学结对子”、“岗位比武练技术”等提升操作技能的学习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此外,班组每月都开展“三关三比”学习竞赛活动,在全班营造出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现在,9名班组成员中,2人为技师,7人为高级工。
2013年,李霞从别的岗位调入该班组。当时,对于新从事的工作,她可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门外汉。“听着那一个个从未接触的专业词汇,看着那一段段复杂的流程,我都不明白,心里可着急了。”可天性倔强的李霞不服输,从最基本的浮选操作学起。上班时随“师傅们”在现场摸爬滚打,熟记流程;下班后,认真学习化工基础知识,苦练内功,很快李霞就成了加温精选的操作能手。一年后,她不但拿到了大专文凭,还被评为公司的先进工作者。2017年4月,李霞已经成为新一任的班长了。
突破瓶颈,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近年来,由于原矿性质变化大,原矿含泥含水氧化程度高,品位下降。如何提高低品位原矿的钨回收率指标,成了柿竹园公司选矿技术发展的瓶颈。
2015年9月,为攻克技术难关,柿竹园多金属选矿厂钨选矿班组在全公司钨选班组实行黑、白钨混合浮选新工艺。当时,中南大学钨选新工艺攻关小组负责技术的开发与调整。为了全力配合攻关小组,班组的员工们边生产,边实验,不放过生产中的每一个细节。即使下班了,班组的员工们仍不忘记整理数据,为攻关小组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与数据。
最终,技术瓶颈得到了突破,钨选矿回收率节节攀升,钨回收率能达到70%以上,比原工艺回收率提高了7%,这在全国复杂难选多金属选矿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2016年,该新工艺的运用,为柿竹园公司新增销售收入3700多万元。
团结互助,收获多项荣誉
“班里的事情大家知,班里的事情大家干,班里的事情大家管,这已经是他们工作多年来形成的默契了。”柿竹园公司工会副主席、女工主任周丽云说。每天开工前的“班前会”,既是员工工作交接工作的碰面会,也是相互间沟通交流的好机会。有想法,提出来,大家沟通解决;有困难,说出来,大家相互帮助,就是这样团结向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柿竹园多金属选矿厂钨选矿班组逐渐成长为一支素质过硬、技术过硬、勇于奉献的团队。
“我们班组女员工居多,但是工作中又免不了对体力的考验,我们唯一的班组男成员袁子文就会毫不犹豫地帮助我们。”柿竹园多金属选矿厂钨选矿班组班长李霞告诉记者,冬天由于气温偏低,选矿用的烧碱会发硬凝固,一次铲起100多斤用量的烧碱对力气不大的女员工来说是不小的挑战。这个时候,袁子文就会站出来,主动上前帮助同事。
为了优化管理,班组还创造性地采取组员每月轮流负责制,通过组员业绩合并的考核管理方式,结束了考核结算吃“大锅饭”的历史。在设备的维护上,班组提出了“清洁、润滑、调整、整固”的8字作业法,如此一来,班组的设备运转率比全厂平均水平高出2%左右,效率大大地提高了。
2012年,柿竹园多金属选矿厂钨选矿班组被评为“郴州市芙蓉标兵岗”荣誉称号。2015年,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中国五矿百强班组”等多项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