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钼储量220万吨,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那么,栾川的钼是由何而来?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一直是个鲜人为知,神秘莫测的一项科考问题。带着一种好奇之心,笔者经过请教地学专家,查阅相关资料,渐渐撩开了它的一层神秘面纱。
据一份权威的杂志上显示:在距今19500万年~6700万年的中生代燕山期,我国东部地区的燕山期断裂构造和花岗岩侵入活动广泛发育。东秦岭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与杨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东段的地壳和地幔中富含铜、铅、锌、金、银、钨、钼元素。后经过多期次、深层次的板块构造,岩浆的喷发和强烈活动,使区内铜、铅、锌、金、银、钨、钼相辅而行,最后叠加富集成矿,从而使东秦岭地区钼矿床在区域分布,并把成矿空间和时间上呈现出来,使之成为神州大地上的一座地下宝库。
郑义在《说说钼金属的ABC》一篇文章上说道:按照地质学上的分类,栾川钼矿床多属于矽卡岩类型的矿床,少部分则为细脉浸染型的斑岩钼矿床。从矿床成因角度划分,这两种矿床却是有含矿气水溶液形成的,所以都属于气化热液型矿床。所谓气化热液型矿床,可按照地质学家的说法,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能量,包括热能、动能、化学能的地质作用,会产生一种溶解有矿物质的气水溶液。这类溶液由岩浆水、变质水、大气降水形成。岩浆水是指地球内部的岩浆上侵到地壳浅部时,由于压力减小所释放出的溶解水;变质水是指在岩石的变质作用中从沉积岩中挤出的热水溶液;此外,当遇到大气降水、海水等也会渗入到地下深处。在获得地热或岩浆热后,将变成温度很高的水热流体。由于岩浆中含有硫和其他造矿金属,例如铜、铅、锌、钼、银等,它们在岩浆结晶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进入了分出的岩浆水中,形成含矿水热流体。此外,水热流体也能从其流经的岩石上提取矿质。在流经的岩石中,造矿元素铅、锌、钼、银等带有微量赋存在普遍矿物中。炽烈的水热流体流经岩石,与岩石相互反应,在这些矿物溶解或再结晶的时候,所含的造矿元素就进入了水热流体。
含矿的水热流体有气态的,也有液态的,都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溶液,其温度在50℃~650℃之间。在地壳深部的巨大压力作用之下,这种溶解有矿物质的汽水溶液沿岩石的裂隙断层,破碎带流动,同时在溶液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尽管这些化学变化极其缓慢,但在数万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它却生生不息,还是极缓慢地导致了热液中的矿质达到饱和,使其大量集中沉淀,形成了气化热液矿床。剧烈的板块活动最终把这些矿床送到人类能开采的地层,这就是奥妙无穷的大自然馈赠给人类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钼金属。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尽管栾川这块古老的大山深处发生过多过少波澜壮阔、曲折离奇的事情,但钼矿床却是藏在深山人未知。直到1956年4月,我国和前苏联联办的中南地质局秦岭区域地质测量大队(437队)在豫陕交界开展地质调查中,他们才发现栾川的南宁湖和三道庄可能隐伏着大型的钼矿床。一代代地质队员们经过穿荆度棘、前赴后继,在历经32年的艰苦卓绝探矿后的1988年,仅在栾川的三道庄、南泥湖、上房沟3个矿区就探明钼金属206万吨。之后,栾川县又在陶湾、石庙、三川、白土、合峪等地探明了一批钼资源。从此,一个穷乡僻壤的栾川便成为了中华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2010年,据权威部门发布的全世界钼资源一则消息称:全世界只有美国、中国、智利、加拿大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较丰富的钼矿等。全世界静态的钼储量约5500万吨,其中约有65%的钼,即3600万吨是可用的。钼储量的地区分布为:北美、南美的钼储量占钼的静态总储量的80%以上,占西方国家总储量的98%以上。美国、加拿大和智利的总储量为4300万吨,占全世界静态总储量的78%以上。中国已探明的钼储量为855万吨,位居世界第二。2006年,中国矿业学会加冕栾川为“中国钼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