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级又简称A级,前苏联海军代号“天琴座”,设计编号为705,由“孔雀石”设计局设计的第三代攻击型核潜艇。1968年6月20日,该级首艇开始建造,到1981年9月共建造了两批7艘。
主要参数:艇长81.5米,宽9.5米,吃水7.5米;排水量:水上2700吨,水下3600吨;;航速:水下40节(最快42节),水上20节;编制:40人;下潜深度:700米。
阿尔法级为双壳体结构。外形采用水滴流线型设计,阿尔法级的指挥围壳也是苏俄潜艇中少数使用流线型外形的潜艇。全壳体用钛合金制造,是全世界仅有的两个的全级为钛合金制造并服役的军用潜艇中的一个。
值得一提的是,钛合金具有无磁性的优点,从而降低了潜艇磁性物理场效应而使其更难被反潜飞机用磁探测仪发现。同时钛合金还要比其他材料更抗海水的腐蚀。但不可否认的是,钛合金造价极为昂贵。
由于钛合金的强度要比普通造艇消磁钢大的多,这样让钛合金壳体的耐压力更大,下潜深度也随之增加(700米)。其次,钛合金的密度也小于消磁钢,也就减轻了潜艇的排水量。
“阿尔法”级虽然采用双壳体结构,但是却是前苏联建造的攻击型核潜艇中排水量最小的,其共分为鱼雷舱、机电舱、中央指挥控制舱、反应堆舱、主机舱和艉舱共6个舱室,艇员编制仅为45人,自持力60昼夜。
动力则是由30兆瓦的汽轮机和两台100千瓦液态金属铅铋合金反应堆驱动单轴1个5叶螺旋桨以及2个辅助螺旋桨,另有一台50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和锌铅电池作为备用动力。
武器配置:6具533毫米鱼雷管,载53型两用鱼雷20枚或数量相当的不同装载;对潜导弹:SS-N-15,从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水雷在不装载鱼雷的情况下可载40枚。
阿尔法级被定位为了一个试验平台性质的战舰以试验各种作战的电子设备,很多阿尔法级之后的战舰都装备了阿尔法级的电子设备的改进型。由于被定为一个实验性的设计,服役期间其一直处于一种“限制使用”的战舰,该级战舰自首舰服役至末舰退役,很少被派出执行远洋任务。
由于“阿尔法”级采用了大量当时还不是很成熟的技术,其性能并不是很稳定,“阿尔法”级最为人垢病之处在于其在低速巡航时与前苏联其它型号攻击型核潜艇的噪声相差不大,而在全速航行时辐射噪声惊人。据美国海军称,设在百慕大的监听站竟然都能够收听到位于挪威海的“阿尔法”级核潜艇的螺旋桨噪声。这一说法虽有些夸张,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阿尔法”级的噪声的确是相当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