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经济数据将于下周一发布,未来一周市场必然进入数据敏感期。更早了解过去一个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无疑能够洞察先机。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发现,在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后,二季度经济数据依旧稳中向好。
首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已两次透露二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其一,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表示,从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二季度保持了一季度继续向好的态势;其次,李克强6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时表示,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第二,率先公布的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超预期反弹,分析认为,经济运行已进入平稳区间。
最后,参与“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的经济学家预测二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平均值为6.74%,较一季度的6.9%有所放缓。而给出上述预测值的23位首席经济学家中,有14位认为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将为6.8%。
PMI的先行预兆
“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从总理的讲话可以发现,上半年的经济情况较为乐观,二季度的表现也应稳中向好。
李克强还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1~5月,不仅传统发电量、货运量、企业新订单都明显增加,反映新经济的一些数据增长得更快,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利润是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与此同时,作为“经济先行指标”,PMI往往领先于经济周期的高峰和低谷数个月。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公布的6月份PMI为51.7%,比5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陈中涛撰文分析,从PMI走势来看,已连续9个月保持在51%以上相对较高水平,6月份在历史同期多见下降的情况下,逆势而上不降反升,表明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主导作用突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基础趋于巩固,经济运行已进入平稳区间,预计下半年乃至全年经济保持适度平稳增长格局,增速稳定在6.5%~7%区间之内。
万博研究院新供给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哲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PMI回升表明,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二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企业家信心提升。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新供给形成到供给扩张的关键阶段,经济企稳的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今天会发布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招商证券、北大经济研究所、华泰证券、西南证券和中银国际一致预测6月份PPI同比增速为5.5%。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撰文分析,企业补库存周期将逐渐减弱,不会显著拉动需求。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释放流动性有限,不会抬升产品价格。今年PPI翘尾因素逐月下降,因此,PPI年内高点已过,未来涨幅逐月收窄的可能性较大。
国家统计局网站7日公布了6月下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据对24个省(区、市)流通领域九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2017年6月下旬与6月中旬相比,21种产品价格上涨,24种下降,5种持平。
今年3月以来,PPI涨幅高位回落,CPI则在低位上升。CPI和PPI同比涨幅“剪刀差”开始缩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而言,未来PPI同比涨幅还会进一步下降,CPI同比涨幅还会有小幅提高,所以两者之间的差距可能会向缩小的方向发展。
二季度GDP或为6.8%
二季度以来,投资、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等多项经济指标增速放缓,逐渐印证此前市场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但是6月制造业PMI的反弹和非制造业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扩张态势也让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平稳的因素在增加。
张立群表示,一季度经济有短期冲高,4月份数据回落,市场开始担忧经济增速,但从5月份数据来看,经济走稳的迹象表现出来,有助于坚定市场信心。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2017年二季度GDP增长6.8%。二季度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工业生产加快,新动能继续积聚,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民间投资增速略有提高,基建投资增速都高于去年同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王军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二季度GDP增速可能是6.8%,一方面是和基期有关系,另一方面支撑一季度快速增长的因素在减弱,比如房地产投资、用电量、大宗商品都有减弱的迹象,主动补库存的现象在减少。
民生银行研究院首席分析师温彬在媒体上表示,今年二季度经济表现良好。从超预期的PMI数据来看,可能二季度经济增速为6.8%,甚至达到6.9%,与一季度持平的情况也有可能发生。
关于二季度经济继续向好的原因,财经院综合经济战略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汪红驹在媒体上表示,2017年上半年加强了三重监管:在房地产市场,热点城市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更多的城市加入需求侧限购限贷行列,房地产市场整体上恢复理性;金融严监管配合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形成双支柱宏观金融调控框架,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金融安全;财政严监管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潜在风险。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会放缓,但依然温和可控。首先外需改善的因素依然积极,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政策面转向较为务实的方向,因此发生贸易战的风险在不断下降。海外需求复苏会引导年内出口延续恢复性增长,对中国经济起到一定的支撑。
经济难现二次探底
关于下半年宏观经济态势,上述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三季度工业生产继续温和增长,投资增速略微下降,消费平稳增长,出口改善难度较大。PPI同比增速回落,CPI温和回升。财政扩张的空间受债务约束,货币政策回归中性,金融去杠杆的力度受房地产价格和投资稳增长的目标要求限制。
王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随着去产能压力加大,金融去杠杆、持续的房地产的调控、汽车消费放缓等因素,下半年经济增速会小幅回落,但全年GDP增速6.5%及以上的目标可以完成。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撰文分析,6月制造业PMI短期回升,其中出口改善贡献较大,但从微观行业看,下游地产、汽车需求好坏参半,中上游发电耗煤高开低走,缘于高基数效应渐显,而去年三季度发电量、主要工业品产销、铁路货运量等工业生产数据基数普遍上升,或令今年三季度工业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刘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通过供给升级,新供给创造出新的需求,进而形成新的动能是中国经济本轮触底的根本原因,经济总体平稳,但基础并不牢固,下半年仍需密切关注大宗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对下游企业、利率短期上行对融资成本的影响和房地产调控下投资下行的“灰犀牛”事件等三方面局部潜在风险。
刘哲表示,由于本轮经济触底呈现多周期叠加特征,2017年一季度是存货周期、产能调整周期、固定资产投资周期的阶段性高点,因此短期会出现一定波动。但供给升级带来的新动能还在不断形成和扩张,比如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断提升,工业开始出现由老化供给向中高端转移等,因此,经济大概率不会出现二次探底。
王军建议,应减少对经济增速的过度关注,更多侧重结构的调整,加强改革红利的释放,利用当前稳定的经济态势,促进改革措施的落地,尤其是国企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等。
刘哲表示,要重视一些扰动因素和结构性转型的迫切性。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看,新兴产业在体量上和传统制造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放松行政管制、恢复民间投资信心、建立完善市场机制,以及发掘劳动、土地、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潜力,是重启中国经济增长新周期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