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环保督察过程中,有一些市场产品价格出现波动,有行业内人士认为这和环保督察有关。对此,在环保部近日召开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新闻发布会上,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回应称,商品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不要总往环保督察上引。
据了解,今年6月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化工、铜铝、煤炭等行业价格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较为巧合的是,今年4月份开始,环保部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强化督查。随着国家层面的环保督查强度逐渐攀升,业界开始有声音将市场产品价格波动和我国的高强度环保措施联系在一起。
对此,刘炳江坦言,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是由市场的供需关系来决定的,是综合原因导致的,不要总是往中央环保督察和制定秋冬季攻坚往这方面引。
“这个问题分两种情形。”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具体介绍说,一是在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以后,地方借势借力,切实推动一批依法依规应该解决而平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包括山东、四川、西藏和新疆等省份,这方面力度都很大。早应该解决的问题,比如明显违法违规,明显应该关停的作坊、污染源等,这次借势借力解决了。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是鼓励的。”刘长根表示,希望通过督察,地方能够形成长效机制,不要等督察组去了才行动,要加大平时工作的力度。
刘长根介绍说,“第二种情形是,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基层党委政府由于担心督察组进驻后发现问题,所以提前把企业关停了,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这可能影响短期的、局部的产品供应,这是乱作为,我们坚决反对。”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由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等16个部委和省市会签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等相关情况。
此次行动主要目标是全面完成《大气十条》考核指标,要求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间,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2.5平均浓度实现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
此次行动实施范围是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等(简称“2+26城市”);重点领域是散煤和“散乱污”企业,同时兼顾机动车、扬尘、矿山开发治理等。针对重点问题,将采取包括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重污染天气应对等方面共11个大项、32个小项的措施,把具体任务一一落实到各市区县。
据了解,攻坚行动期间将开展15个轮次的强化督查、8轮次巡查,并选择10个左右问题突出地区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强化考核问责,切实落实党委政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