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8日讯 今日,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发布了《2018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分析与预测》预测报告。报告称,预计2018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小幅上涨。
2017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呈现震荡整理走势,均价较2016年略有上涨。作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代表的路透/杰佛瑞商品研究局商品期货价格指数(简称CRB指数),2017年平均为184点,较2016年均价上涨1.9%。代表性大宗商品的价格方面,2017年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WTI)原油期货平均价格为50.9美元/桶,同比上涨17%;伦敦金属交易所(LME)3个月铜期货均价为6204美元/吨,同比上涨27%;农产品方面,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玉米和小麦三大农产品均价分别约为975、359和436美分/蒲式耳,同比分别变化-1.3%、0.2%和0%。受全球经济增速加快、OPEC石油减产、全球主要铜矿罢工等因素的影响,铜、原油等工业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由于全球谷物产量创历史新高和供应十分充裕,大豆、玉米和小麦等农产品价格呈现底部震荡走势。
展望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有望快于2017年;全球货币政策收紧的趋势仍将延续;全球原油市场或将实现供需平衡,铜市场可能将维持“紧平衡”,农产品将依然供给充裕。在此基准情景下,预计2018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小幅上涨。预计2018年CRB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均值在194点左右,同比上涨约5%。2018年,WTI原油价格预计将主要在54-66美元/桶之间波动,均价在60美元/桶左右,同比上涨约18%;LME 3个月铜期货价格可能将在6300-7500美元/吨之间波动,均价约为6900美元/吨,同比上涨11%;CBOT大豆、玉米和小麦均价预计分别为980、360和450美分/蒲式耳,同比涨幅依次为0.5%、0.3%和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