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黄小鹏
在昨日国务院提交给人大代表审议的机构改革方案中,出现了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内容。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将由“一行三会”变成“一行两会”。
虽说各国的监管体制都有分分合合的现象,但并非简单的分与合的循环,而是由金融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决定的。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随之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新问题,对原有的监管体系提出了新挑战,特别是分业监管下的监管真空、监管套利问题,因此,市场一直都预期会有某种形式的监管机构合并。
银监与保监的合并,首先反映的就是综合经营的趋势。这些年来,银行与保险深度合作、融合发展的特征明显,为了避免监管套利泛滥,实行综合监管势在必行。而证监部门之所以未纳入此次合并范围,可能因为证券与银行、保险之间的交叉融合程度低些,也可能因为在目前阶段,证券市场的发展与稳定有一定的特殊性。证券市场稳定,不仅涉及证券经营机构的监管,还涉及对大量上市公司监管,直接涉及数千万投资者利益。证券市场还有信号灵敏的特点,行业是否健康经常表现为市场价格波动,而目前证券市场又处于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时期,所以,单独保留证券监管机构是合理选择。当然,未来证监与银保监、央行之间的监管协调会进一步加强,而“一行两会”也将在金融发展与稳定委员会的统筹下开展工作。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上出现了功能监管和目标导向监管的理念。功能监管是一种“横”向监管,强调相同产品适用相同监管规则,相较于过去按行业条条分割的“纵”向监管,更能避免监管套利问题。目标导向监管要解决的是金融领域宏观稳定、微观稳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三个层面问题,相应地,监管部门也将划为三类:宏观审慎监管部门、微观审慎监管部门、行为监部门。
由此看来,银监会与保监会的合并,不是把原来两个“条条”简单地并在一起,而是要从新监管理念出发在部门设置和职能上进行一番梳理,根据央行研究部门提供的信息,梳理的原则是分离发展与监管职能、分离监管规制与执行。未来拟订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将划入央行,而银保监专注于监管执行。如果这一设想得到实施,一直困扰监管部门的身份冲突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监管体制,也没有一种监管体制永远适合一个国家,任何监管架构都只能适用于特定的环境,可以预料,随着环境的变化,监管的架构还会继续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