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5个基点至2.7%,此前为2.65%。
这是今年以来央行第二次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3月22日,在美联储宣布加息后,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上调5个基点至2.55%。
对此,有专家认为,此举的重点在于控制宏观杠杆率和避免金融机构过度扩张广义信贷。在当前控杠杆为重点的情况下,杠杆率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央行操作和市场利率的波动,“随行就市”将成为常态。
“操作利率的波动上行既符合金融去杠杆的要求,又可以缩窄与货币市场利率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理顺价格信号,反映资金供求变化,抑制市场过度投机和套利行为的发生,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良性发展。”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外汇研究员王有鑫表示。
在上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同时,为保持市场流动性稳定,4月16日,央行进行了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和7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净投放1300亿元。
“央行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预计对市场流动性不会有太大影响,未来流动性依然可能较为平稳。”王有鑫表示,近期市场流动性整体稳定,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基本平稳,跨境资本流动明显改善。同时,从货币政策工具看,央行会通过“价紧量松”操作实现流动性整体稳定,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满足市场流动性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近期央行两次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但不能就此判定我国已进入加息周期,短期内调整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不大。
日前,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公开表示,目前货币政策格局和利差格局总体上都是稳定的,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隔夜利率、7天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很多发达国家实行零利率时,我们这几个利率依然很稳健。既然我们有稳健的基础,当其他国家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时,我们依然会保持稳健”。
王有鑫也认为,“目前我国经济还处于调整周期,通胀压力也未明显抬升,政策利率与实体经济中长期融资成本关联度较高,保持政策利率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和从底部企稳回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