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蓝宝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陈列在珠宝展柜中的漂亮饰品,但它绝不仅仅是饰品,因硬度仅次于金刚石,人造蓝宝石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以往蓝宝石衬底依赖进口,位于高新区的青岛嘉星晶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破了这一局面,每年可加工1200万片大尺寸蓝宝石晶片。同时为增加产业发展集聚效应,该公司主导的年产值10亿元的半导体科技产业园项目落户高新区,将引入一批半导体行业领先企业,搭建产业研发平台。在高新区,一座半导体产业高地正悄然崛起。
人造蓝宝石广泛应用
高新区河东路青岛嘉星晶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展厅里陈列的人造蓝宝石晶棒及晶片格外吸引眼球。蓝宝石俗称“刚玉”,主要化学成分是氧化铝,莫氏硬度为9,在自然材料中仅次于莫氏硬度为10的钻石。
由于具备高硬度、强耐磨、高温稳定性等特点,人造蓝宝石面世后很快替代了传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及微电子行业、照明行业、手机电子消费品领域、军工产品,尤其是用作LED照明产品最主要的衬底材料。
“电子产品狂热者对手机上的蓝宝石应用更为熟悉,很多手机的手机镜头保护玻璃、Home键、手表手环表镜都应用了蓝宝石。 ”嘉星晶电总经理郑东介绍,与传统的玻璃屏幕相比,蓝宝石屏幕具备触摸传感和保护的双重作用,在满足智能终端超薄化和提升显示效果方面也具有独到优势,是首选的屏幕材料。
抢抓蓝宝石发展机遇
蓝宝石产业链分为上游晶棒 “生长”、中游设备制造、晶片加工,下游产品应用,嘉星晶电主攻中游晶片加工环节。走进生产车间,就像来到科学研究实验室,干净整洁的地面,一台台高度自动化的先进设备,用白大褂、口罩、脚套“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在这里,年加工1200万片大尺寸蓝宝石,年产值5.6亿元。
时间追溯到2009年,那时国内蓝宝石衬底基本依靠国外进口。在进入蓝宝石行业之前,郑东长期从事投资方面的工作,经常关注行业发展前沿。他了解到蓝宝石的巨大发展机遇和依赖国外进口的桎梏,认为伴随着节能环保和电子消费领域需求不断扩大,蓝宝石将会有巨大的市场。2009年,看准了高新区的未来发展,一群合作伙伴来到这里创立了嘉星晶电,开始了蓝宝石的探秘之路。
人才支撑、资金投入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创立时团队吸引了顶尖国外研发人才加盟,后续逐渐拥有了自主研发的即开即用蓝宝石衬底晶片加工工艺。蓝宝石行业前期投入巨大,设备、原材料、厂房建设等样样需要花钱,高新区适时给出了减免房租、资金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给这家刚刚起步的公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摆脱蓝宝石衬底依赖进口
依托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对研发制造的高投入,2010年,公司大踏步进入半导体行业,从试生产、客户验证、批量生产到大规模生产,仅用了7个月时间,建成了国内首家大规模高质量半导体蓝宝石晶片生产企业,打破了国内蓝宝石衬底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目前,嘉星晶电实现了2英寸、4英寸、6英寸的系列化产品生产,不仅参与了行业标准的制定,更使表面粗糙度、平整度、翘曲度、弯曲度等指标均高于国际半导体协会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成为国内最大图形化衬底制造商和国内最大垂直整合企业的第一供应商,也是国内最高水平晶体生产商的首要代工商。
建设半导体科技产业园
郑东表示,蓝宝石行业在供给严重过剩后经历过一波洗牌,行业的发展和竞争已经逐步进入了新时代,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的宏观效应越来越凸显,由嘉星晶电主导建设的年产值10亿元的半导体科技产业园项目应运而生。
2018年3月,半导体科技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在高新区举行。产业园总投资2.8亿,将按专业园区模式建设,引入一批半导体行业领先企业,为企业搭建共同的产业研发平台,推进半导体的研发及后期的产业化。
尽快把相关高端产业引进高新区的同时,下一步,嘉星晶电还希望向半导体配套装备制造和更高端的半导体材料发展。“即使在中国生产的蓝宝石衬底数量领先全球的情况下,制造设备还是进口设备比较多,如果有余力,我们更希望制造出国产设备代替进口设备,助力中国智造2025,打造半导体行业全产业链。 ”郑东说。
新闻延伸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蓄势待发
近年来,以氮化镓(GaN)、碳化硅(SiC)等宽禁带化合物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被认为是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技术,引发全球瞩目。
嘉星晶电总经理郑东表示,尽管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凭借着巨大的市场容量和生产群体,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国。 2000年至2016年,中国半导体市场增速领跑全球,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21.4%,远高于3.6%的全球半导体年均增速。“各国政府纷纷加紧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部署,我国同样予以高度重视,正集中优势力量实现弯道超车和占位领跑,突破从研发、工程化到应用的创新链条与价值链条,抢占国际半导体领域战略制高点,这同样是嘉星晶电未来发展转型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