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消息,通过加快矿山环境治理,世界钨都大余县重披“绿衣”。截至目前,已关闭小矿山40多个,取消大型矿权证32个,推进3个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累计完成矿山复绿面积6500余亩,矿山治理面积3800余亩。
大余县钨矿开采已有百余年历史,在大余西华山矿场入口处,镌刻着“中国钨矿发现地”几个大字。然而,百年开采也让大余钨矿资源面临枯竭,2011年底,大余县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矿山开采,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2013年4月,大余被列入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示范区。
以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为契机,大余县启动了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用则用、宜填则填”的原则,对矿山废弃地、废弃尾矿库进行植被恢复和造林建设;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对因废石、尾矿堆积而破坏或占用的山地及耕地重新覆盖植被,稳定岩土。矿山环境治理不仅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美化了自然景观,还能变“废”为宝,把没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固体废弃物用于回填井下废弃采矿场和地面塌陷区,或作为原材料用于城乡建设及修筑道路等工程,支援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态、经济、民生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在加大废弃矿山环境治理的同时,大余县还对正在开采的矿山进行技术改造提升。按照节能、低耗、环保、可循环的要求,国家级绿色矿山漂塘钨矿投入逾3亿元,引入多项新技术和新工艺,对采矿、选矿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节约利用大量废弃资源。原先因为品位低而不能利用的国家战略性资源得到利用,锡、铋、铜等多种金属回收率大幅提升,废水复用率提高到90%,不仅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每年还可增加1400多万元的经济收益。得益于对矿山二次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该县每年从废弃物中“捡”回了数亿元的财富,漂塘钨矿、下垄钨矿等成为赣南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