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在美联储加息后,中国央行并没有如市场预期那样跟随加息,14日上午10点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无疑很好的解释了背后的原因。
5月份,包括投资和消费在内的国内需求显著放缓,增速降幅大大超出此前预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1%,增速续创2000年以来新低,与此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8.5%,为2003年7月以来最低,与1-4月份相比,这两大内需的增速均下降了0.9个百分点。
投资的超预期减速主要是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拖累。三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增速较前4个月加快了0.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仅微幅放缓0.1个百分点,增速保持在10%以上(同比增长10.2%),只有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速比1-4月份回落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9.4%。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指出,基建投资下降3个百分点有两个原因,一是从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角度来看,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和过去相比,基础设施大幅度增加的需求有所减弱;二是从项目和资金情况看,现在三大攻坚战当中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包括对不合规、不合法项目要进行规范和清理,要求地方融资行为、举债行为更加规范,在这个过程中有些项目因为不合规不合法被停建、缓建。
关于消费减速,毛盛勇也给了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假日的移动效应,去年端午节假期是在5月份,今年端午假期是在6月份,经统计局测算,三天的假日消费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落1个百分点以上。第二个原因是延期消费的效应。5月2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因此不少消费者产生了观望情绪,可能减少当期消费。
统计局数据显示,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中汽车类当月负增长1%,而汽车在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占比最大,高达29%,后者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又超过了三成。
尽管5月份内需数据不太漂亮,但分析师仍对未来抱有较为乐观的预期,认为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增速放缓的节奏基本可控。
“投资虽然在减弱,但还是有一些表现较好的领域,”佳富凯咨询公司中国经济师陈龙告诉界面新闻,“比如,与房地产有关的、与出口有关的。当前经济可以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化。”
1-5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增长均比1-4月加快,同比增速分别提高了1.6、2.8个百分点至2.9%、11.8%;房屋新开工面积也在加速,1-5月份同比增长10.8%,较上个月加快3.5个百分点。5月份,出口增长12.6%,基本与上月持平,较上年同期高5个百分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1.9%,高出上月0.5个百分点,制造业总体扩张有所加快,这与制造业投资加速一致;4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1.9%,比3月份加快18.8个百分点。
陈龙认为,未来的政策,在大方向上肯定是放松而非收紧,但考虑到经济放缓的幅度还比较小,政策的力度也不会很大。
对于中国央行维持逆回购操作利率不变,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师陈冀表示,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周期处于不同阶段,美国加息是逆周期调控,若是中国跟随,就成了顺周期,原本经济下行压力就大,很多企业融资已经较为困难,若是再提高融资成本,企业的压力会更大。
“中国央行现在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位置,我估计,央行的脑壳比我们这些韭菜还要痛。”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