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受食品和非食品价格涨价影响,6月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小幅上行,主要工业品价格继续上涨叠加基数走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继续改善。分析师表示,全年PPI、CPI剪刀差的收窄将是大趋势,通胀因素不会对货币政策操作形成明显制约。
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上涨1.9%,涨幅较5月上升0.1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4.7%,涨幅较5月上升0.6个百分点。上半年,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0%,PPI同比上涨3.9%。根据界面新闻调查的七家机构预测,6月CPI涨幅中值为1.8%,PPI中值为4.4%。
统计局表示,从同比看, 6月食品价格上涨0.3%,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其中,鸡蛋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7.1%和9.3%,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27个百分点;牛肉、羊肉和禽肉价格分别上涨3.1%、13.1%和6.7%,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4个百分点;猪肉和鲜果价格分别下降12.8%和5.3%,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42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上涨2.2%,影响CPI上涨约1.80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5.0%,教育服务类价格上涨2.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2.4%,居住类价格上涨2.3%。据测算,在6月份1.9%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5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
据商务部最新发布的监测,上周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1%,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5%,降幅扩大0.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7%,有色金属价格下降2.2%,钢材价格下降0.1%,煤炭价格上涨0.1%。
对于未来的物价走势,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日前表示,从翘尾因素来看,7月之后将显著回落,因此下半年通胀水平大幅上涨的可能较小,维持全年CPI同比上涨2%左右的预测。物价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运行,也为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PPI方面,6月生产资料价格回升,其中煤价、钢价先涨后跌,油价维持高位,PMI出厂和购进价格指数均出现回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