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央行实施了三次定向降准,在实现补充流动性基本预期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最典型的就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畅。下半年加大基建投资力度已经成为政策调整的重要方向,这需要流动性支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第四次定向降准会不会在年内出现呢?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近期召开的第二次会议指出,下一阶段,要加强政策统筹协调,把握好政策的节奏和力度。发挥好“几家抬”的政策合力,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
形成“几家抬”政策合力的要求是有着充分现实依据的。比如此前央行与财政部官员的互怼,就体现了两个部门对彼此政策理解上的偏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还是比较顺畅的,对于缓解市场上的流动性压力发挥了互补的作用,削峰填谷的作用也是比较突出的。
这一点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就可以看出。比如,央行8月24日发布公告称,为对冲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开展MLF1490亿元。在本周的前4个交易日,央行发布公告称,“考虑月末财政支出、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可对冲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暂停逆回购操作。
今年以来,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银行间市场利率大幅下行,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起到了支持经济发展、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但央行也强调,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看,在将流动性注入银行体系后,能否有效运用和传导出去,还取决于资金供求双方的意愿和能力。
最近,决策层提出“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落实这一要求,就决定了基础设施领域也需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支持。而今年以来的三次定向降准,主要是为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等释放补充流动性。接下来,定向降准会不会作用在基础设施领域,确实值得思量。
分析人士认为,形成“几家抬”的政策合力比较理想的状态就是,货币政策通过总量调控来维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环境,财政政策侧重于结构性调节来确保流动性能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并起到扶持中小企业和鼓励产业升级的效果,其他部门则予以协调配合。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货币政策层面,年内出现第四次定向降准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释放的流动性将用于补基础设施的短板。同时,央行还将致力于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让前三次定向降准的资金更有效的流入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等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