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从矿工手中接过最后一块煤炭,德国境内最后一座硬煤矿——位于鲁尔区的哈妮尔煤矿正式关闭,这标志着硬煤开采在德国正式成为历史。为了实现能源转型,德国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转型目标。然而,如何解决能源需求缺口,应对能源价格上升?德国能源转型还面临不少难题。
结构调整起步早
硬煤及褐煤发电是德国电力供应的重要来源,但在德国开采硬煤却越来越缺乏国际竞争力,该行业长期亏损,需要政府补贴才能生存。德国政府2007年决定逐步停止硬煤开采。随着此次德国正式停止开采硬煤,能源转型这一“老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能源转型概念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在经历了石油危机等一系列能源市场震荡后,环保理念不断兴起,德国开始着手制定能源转型战略。最初,德国实施能源转型战略的动力更多源于对能源供给安全的考虑,但随着减排压力不断增大以及对核电安全性忧虑上升,德国能源转型的压力不断上升。
在《2010年能源规划》中,德国联邦政府制定了战略目标,到2050年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实现环保型能源供给。此外,德国政府还希望能够在2020年时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0%。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德国政府在2014年时制定了《2020年环保行动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就是德国能源转型进程。
从结构上看,德国能源转型核心工作主要包括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停止使用核电。在近年来大力实施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德国2017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到发电总量的33.1%。德国联邦政府制定的可再生能源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达到总能源消耗的18%,2030年达到30%,2040年达到45%,2050年达到60%。其中,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总电力消耗要达到80%。
供给保障压力大
尽管德国政府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能源转型目标,公共舆论也在不断呼吁推动能源转型进程。但是,德国在能源转型之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德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能源供给上的挑战。德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匮乏,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南欧国家也相对匮乏。因此,德国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先天条件”上并不占优势。当前,传统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能源当前在德国能源结构中仍占很大比重。数据显示,2016年德国尚有40%左右的电力由煤炭资源提供,这一比例在2017年降至36.6%。目前虽然停止开采硬煤,但德国褐煤开采和使用量仍然较高,在一些地区,褐煤开采仍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与硬煤不同,露天褐煤开采业务目前仍然是盈利性业务,开采出的煤炭大部分用于附近的坑口电站。
2018年年中,德国联邦政府为了研究解决关于弃用褐煤相关问题,成立了名为增长、结构转型与就业的专门委员会(也被称为“煤炭委员会”)。近日,该委员会表示,将在2019年2月份前后就德国弃用褐煤的具体日程及相关安排拿出具体方案。届时,德国将确定何时、如何弃用褐煤,这也将对德国经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弃用褐煤,德国并没有太多的能源替代选项。况且,受福岛核电站事故影响,德国联邦政府已经决定于2022年彻底放弃核电。这一决定虽然受到广泛认可,但其给德国能源供应及能源转型带来了很大压力。数据显示,2017年德国总发电量中有11.6%来自核电。这一比例虽然没有煤炭高,但弃用核电的时限已相当紧迫,加之目前社会各界对德国弃用煤电的呼声日渐高涨,要想完全以可再生能源弥补弃用核电带来的缺口尚有不少困难。
经济发展受制约
更严峻的是,能源转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尚难调和。
德国彻底弃用煤炭能源,将会对德国东部一部分地区的整体经济形势产生决定性影响,涉及数十万工作岗位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为了解决弃用煤炭带来的潜在影响,德国东部联邦州要求德国联邦政府在未来数十年内对该地区拨付高达600亿欧元财政补贴。但不久前联邦财政部长肖尔茨则表示,到2021年仅能向该地区提供15亿欧元补贴。与此同时,德国经济界也提出,联邦政府应当从财政和税收等方面给予受影响的煤炭等能源行业企业适当补偿。
能源价格不断攀升将制约德国经济发展。专家分析指出,一旦德国开启弃用褐煤进程,能源价格将进一步升高。目前,德国能源密集型企业对过去两年能源价格迅速上涨已经颇有怨言。弃用褐煤则会使企业和普通居民面对更加高昂的能源价格。这对于提升德国企业竞争力和拉动居民消费都是巨大的阻碍。
尽管硬煤开采在德国已经成为历史,但德国能源转型之路还很漫长。随着减排压力、弃用褐煤、弃用核电等一系列压力在短时间内高度集中发酵,德国平衡经济发展与能源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这对德国联邦与地方政府将是十分严峻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