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蓝天保卫战进入攻坚阶段,钢铁行业将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
为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行业排放特征,对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大宗物料产品运输,分门别类提出指标限值和管控措施,实现全流程、全过程环境管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2018年粗钢产量9.28亿吨,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51.3%。钢铁行业工艺流程长、产污环节多,污染物排放量大。目前钢铁行业已成为中国主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源之一。
近年来,通过采取结构优化、重点地区企业异地搬迁、强化末端污染治理等措施,中国积极推进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重要进展。2013年以来,中国共淘汰落后和过剩钢铁产能2.1亿吨,取缔地条钢1.4亿吨,这些措施使得在全国钢铁产量上升的同时实现了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但由于钢铁行业总产量巨大,排放水平参差不齐,行业总排放量依然高企不下。
据测算,2017年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为106万吨、172万吨、281万吨,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10%、20%。2017年,中国钢铁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电力行业,成为工业部门最大的污染物排放来源。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分析指出,除排放量大以外,中国钢铁产业布局集中也是影响区域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中国钢铁产能布局主要集中于大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地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钢铁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5%,其平均PM2.5浓度也比全国平均浓度高38%左右。
钢铁企业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有显著影响。监测显示,目前中国钢铁产能前20位的城市空气质量无一达标,平均PM2.5浓度比全国平均浓度高28%。贺克斌说,由于钢铁行业在重点区域相对更为集中,超低排放改造将在重点区域产生更大的环境效益。
《意见》提出,对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加大税收、资金、价格、金融、环保等政策支持力度。到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力争6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对记者表示,蓝天保卫战进入攻坚阶段,钢铁行业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意见》中提出的超低排放具体指标要求,可以看作是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采用方案中鼓励实施的技术,以及方案中没有提到的先进技术实施改造,以实现更高质量的超低排放。
专家指出,《意见》的实施将稳步改变中国钢铁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降低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显著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据初步测算,到2025年,《意见》任务全面完成后,将带动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削减61%、59%和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