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洛阳钼业(603993.SH/3993.HK)获格隆汇首届大中华区最具成长A股上市公司。作为一家诞生于国企混改的民营控股企业,洛阳钼业曾历经2次混改,从面临困境的地方性小型国企跨越式发展成为位居全球前列的矿业资源跨国公司,“最具成长A股”实至名归。2019年1月17日河南省“两会”期间,河南日报全文刊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嵩山智库题名为“洛钼集团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国际化腾飞的典型经验调查”的文章,对鸿商集团主导下的洛阳钼业两次混改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予以肯定。
回顾洛阳钼业的发展历程,鸿商产业控股集团(下简称“鸿商集团”)是混改成功的关键。好比“千里马遇伯乐”,在鸿商集团主导下,“两次混改”激发了洛阳钼业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公司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并完成了A+H两地上市,树立了国企混改的标杆。
2003年,为了摆脱发展困境,河南当地政府审时度势,决定通过混改促使洛阳钼业走出低谷。彼时,国内钼业龙头和多家投资机构只愿意零价兼并洛阳钼业,最终鸿商集团在多轮竞标中以最高出价胜出。鸿商集团注资近2亿元,持股49%,为洛阳钼业第二大股东;当地政府国有股权51%,为第一大股东。
第一次混改之后,洛阳钼业利用鸿商集团引入的增量资本,加快采选规模化扩建,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至2006年,洛阳钼业总采选矿能力达到30000吨/日,钼铁冶炼能力30000吨/年。2005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6.7亿元,利润总额14.8亿元;2006年销售收入38.2亿元,利润总额24.5亿元,洛阳钼业迎来了新一轮的跨越发展。2007年,公司实现H股上市,募集81亿元港币,是当时河南省上市企业中募集资金最多的一家。
2009年-2012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洛阳钼业业绩出现下滑。为了摆脱困境,提高抵御风险能力,2012年当地政府决定对洛阳钼业实施二次混改,并经过三顾茅庐请鸿商集团出任大股东,主导公司经营。鸿商集团通过市场化方式增持洛阳钼业股份至36.01%,成为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国有股权35.01%,退居第二大股东,由此完成由国资控股向民资控股的体制机制转换。
2012年,洛阳钼业成功登陆上交所,正式回归A股,成为国内有色行业屈指可数的A+H两地上市公司。A股上市募集资金6亿元后,公司先后在国内资本市场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和非公开发行股份,A股上市至今累计在国内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达235亿元,是河南省上市企业中募集资金最多的一家。
经过二次混改,洛阳钼业实现彻底“市场化”转型。另一方面,通过精准收购海外优质矿山,洛阳钼业也形成了独特稀缺的产品组合,实现了“国际化”转型。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铜生产商之一,也是全球前五大钼生产商、最大的钨生产商之一,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的钴、铌生产商,澳洲第四大在产铜矿生产商和巴西第二大磷肥生产商。
年报显示,洛阳钼业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7.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亿元,同比增长70%,创下历史新高。
中信建投研报提出,2018年洛阳钼业利润增加主要由于刚果(金)铜钴业务钴产量18,747吨创历史性新高,钴价年平均价格上涨35.55%,公司多元化、低成本优质资源组合优势凸显,盈利能力稳定攀升。2019年钴价回调至底部位置后,市场气氛转暖价格显著反弹,长期来看钴需求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长城证券认为,洛阳钼业多元化资源禀赋保障盈利增长,2019年随着下游需求回暖有效提振金属价格,公司利润弹性有望迎来释放。此外,西南证券指出,洛阳钼业制定了三年的降本增效行动方案,对海外运营的各矿区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方案目前也在有序推进,未来有望逐步释放利润。另外公司通过收购全球第三大基本金属贸易商IXM,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全球资源领域的地位及影响,有助于公司充分利用IXM一流的金属采购、混合、运输和贸易服务体系,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嵩山智库《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策研究》课题组指出,洛阳钼业不断跨越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优化了资本结构,扩张了资本实力,使国有背景、民营机制和市场效率等多重优势得到施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改革目标完美实现。
而混改成功的关键则是引入了一家“有担当、有抱负”的民营资本作为战略投资伙伴。鸿商集团入主洛钼后始终坚持主业发展,并利用其自身的行业研究优势以及资本市场和国际化运营发展优势,带领洛阳钼业“精准时刻”“抄底”顶尖矿产,占领全球矿业制高点。鸿商集团凭借其对产业的理想和抱负,以一个长期产业投资者的身份,持之以恒地致力于将洛阳钼业打造成中国矿业走向国际舞台的标杆,提升中国矿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