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11日在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城市化存在四大结构性失衡,要树立空间发展理念,进一步放宽户籍限制,完善农村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
杨伟民指出,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化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任务。城市化高质量发展的含义是城市集聚的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实现均衡发展。
为何要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杨伟民表示,是因为中国城市化存在四大结构性失衡。一是经济与人口失衡,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但户籍制度限制其落户。二是财力和人口失衡,经济发展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中,财政体制导致地区和城市之间人力财力差距大。三是土地和人口失衡,其中,城乡之间,人口向城市集中,但农村建设用地没有进入城市,人口城市化的半市场体制和土地城市化的计划体制出现“体制冲突”,农村宅基地闲置和城市居住用地短缺;城市之间,一二三线城市土地配置与人口流动配置不合理,一线城市居住用地少,地价过高、房价过高,部分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出,而居住用地增加,住宅空置高;四是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失衡,按行政区的城市化而不是城市群开发,特大城市摊大饼,功能过于集中于主城区,公共服务和就业主要集中于主城区,职住失衡,大量人口大量时间用于出行,浪费能源。
杨伟民强调,要树立“空间均衡发展”的理念,即在一定的空间内,实现“经济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三个发展的均衡,既有财富增加,也能公平分享到所有人,还能保持自然再生。
对于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杨伟民表示,首先要清晰定义城市。区分“三个城市概念”,即行政区的城市、设区市的城市、中心城区。以中心城区为政策单元,实施户籍管制、汽车和住房的限购、限行等。
二是放宽户籍的管制。超大城市只限制人口落户中心城区,改进积分制,特别要放宽对农民工的积分条件,允许已经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就业人口及其家庭成员落户;超大城市以外的所有城市放开落户限制,优先允许已经在城市就业的人口及其家庭成员落户;城市负责就业人口及其家庭成员在本市公共服务,实现“市民待遇”,解决区域间人均财力差距。
三是完善农村建设用地产权制度。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建设用地同等条件入市、同权同价。在符合规划基础上,赋予所有者自主确定土地用途的使用权;完善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宅基地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使用权或资格权属于农民,房屋所有权属于农民,开展允许农民跨集体组织流转宅基地资格权试点。
四是改革住房制度。打破住宅用地垄断,增加居住用地供给市场主体;打破住房供给垄断,增加商品房和租赁房供给市场主体;打破单一市场结构,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实现租购同权;改革房地产税;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政策性住宅银行。
五是高质量的城市化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实现规划、要素流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旅游、能源、大数据等的一体化。
六是编制实施空间规划。县级各类规划底图叠加,消除重合斑块,划定“三区三线三网”;以城市群都市圈为单元,分层规划,确定自然层、网络层、各类功能区。县级和城市群级的协调,形成一张可操作、靠遵循、可检查的百年规划图,一张蓝图干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