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近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表示,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将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为货币投放、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且为经济调控提供有益的手段。
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从2014年开始,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研究已进行五年,现在呼之欲出。”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称。
穆长春表示,现阶段的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注重M0(纸钞和硬币)替代,而不是M1、M2的替代。“现有的M0容易匿名伪造,存在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等风险。另外电子支付工具,如银行卡和互联网支付,基于现有银行账户紧耦合的模式,公众对匿名支付的需求又不能完全满足,所以电子支付工具无法完全替代M0。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保持了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特征,也满足了便携和匿名的需求,是替代现钞的较好工具。”
穆长春介绍,央行数字货币采取的是双层运营体系。单层运营体系是人民银行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货币。而人民银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属于双层运营体系。“总的来说,这种投放体系适合我国国情,既能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也能够顺利提升数字货币的接受程度。”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表示,数字货币主要针对的是个人和零售,主要替代的是M0。它对于批发和大额实时交易的影响几乎没有。
“央行数字货币必须有高扩展性、高并发性能,它是用于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穆长春认为,为了引导央行数字货币用于小额零售场景,不对存款产生挤出效应,避免套利和压力环境下的顺周期效应,可以根据不同级别钱包设定相应的交易限额和余额限额。另外,可以加一些兑换的成本,以避免在压力环境下出现顺周期情况。
不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从货币政策角度看,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日前表示,央行直接发行数字货币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伏军认为,现在的货币发行方式在发行以后对货币流通缺少有效和实时的监控手段,基本是通过统计和估算。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将使货币创造、计账、流动等数据实时采集成为可能,并在数据脱敏后,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行深入分析,为货币投放、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且为经济调控提供有益手段。同时,央行数字货币也能够有效地在反洗钱、反恐融资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穆长春表示,双层运营体系不会改变流通中货币债权债务关系,为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向央行全额缴纳准备金,央行的数字货币依然是中央银行负债,由中央银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另外,双层运营体系不会改变现有货币投放体系和二元账户结构,不会对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形成竞争。由于不影响现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不会强化压力环境下的顺周期效应,因此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邵伏军也表示,数字货币目前确实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具体来看,一是受制于当前技术水平,还难以实现对海量货币的实时数据采集、监控和分析,也难以开展高效、精准、可编程的操作。二是国际间协调有难度,各国研究数字货币的出发点和目标不相同。三是基础准备方面存在困难,法定数字货币将对各类金融业务、金融服务的底层运作逻辑产生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它在金融体系的全面应用基础准备目前来说还是严重不足。既缺乏相应的底层运作规范,也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