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展开新一轮“新基建”投资大潮。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发展路径。
3月份,多省份公布了庞大的基建投资计划,其中包括传统基建和新基建。据不完全统计,规模已超过4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赛迪智库的《“新基建”白皮书》对广东省的“新基建”投资做了预测,预计到2022年底,广东省数字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接近4500亿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7万亿元。
疫情背景下,庞大的资金从哪来,成为启动新基建直接面临的问题。
此前,关于投资渠道,有不同观点。有观点认为应以财政资金为主导,另有观点认为从地方债来,还有的认为应靠市场化运作,依靠社会资本、民营资本。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坚持以市场投入为主,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建设,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
赛迪智库政策法规所所长栾群表示,“新基建”是中国顺应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并不是“强刺激”手段,“大水漫灌”不可取。他认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顶层规划,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等。
今年1月份中国施行《优化营商环境》,3月份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栾群认为,“新基建”建设以市场为主体,与这些文件体现了一致的发展思路。
其实,在新基建的不少领域,目前已是由市场主体投资。例如,在网络建设方面,一直都是由基础电信企业投资,财政资金仅在普遍服务方面给予少量补贴。2020年,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预计在5G领域投资2000亿元。
在云计算方面,阿里巴巴、腾讯、三大电信运营商都打造了公有云。阿里云近日还宣布,未来三年2000亿元加码新基建,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目前规模较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也都是由企业所建设的。
但创新、科技基础设施投资巨大,如何投资在国内外都是难题。仅以5G网络投资而言,基础电信企业业绩不断下滑,同时5G网络能耗大大高于4G,也面临投资窘境。因此有专家提出建立5G基金、网络建设中引入设备商资本等设想。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支持多元主体参与新基建建设。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此前表示,对于新的主体,应该更多让市场和企业去做,政府给予财税、金融包括产业政策等支持;新基建也应采取新的融资方式,比如可以采取多层次资本市场、风投、PPP等多种融资方式。
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强化服务。
在投资之外,常务会议强调创造需求。包括促进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发展,加快发展网上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车联网、智慧城市等应用。
栾群表示,疫情加快了在线经济的发展,对新基建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