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但央行并未续做。同日,央行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从去年4月开始,央行每月15日左右都会新做或续做MLF,所以,此次2000亿元MLF到期未操作引发了市场关注。逆回购方面,上一次操作在3月31日,利率为2.20%,发行量为200亿元。进入4月份以来,央行连续第44天暂停逆回购。
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除5月28日将有50亿元央行票据到期外,本月公开市场已无到期品种。不过,依然有市场人士认为,考虑到地方债、特别国债的供给,央行可能在月内通过MLF等操作实施流动性投放。
专家认为,此次未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原因在于当下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5月13日,存款类机构质押利率债的隔夜回购利率(DR001)一度跌至0.54%,创历史新低,全天加权平均利率也下降到0.68%;7天期品种(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为1.26%,大幅低于央行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2.2%);长期限方面,1年期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也不过1.7%左右,大幅低于1年期MLF利率。
4月3日,央行决定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4月15日的定向降准已实施,释放资金2000亿元,5月15日落地第二次定向降准,再次释放约2000亿元资金。
兴业研究的报告表示,在逆回购连续暂停期间,财政支出对流动性形成补充。一季度财政投放力度显著加强,政府存款余额环比明显下降。财政支出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之外另一项投放流动性的重要手段,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获得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之一。财政存款的变化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季末及年末的财政支出力度较大,这或许可以与逆回购暂停多集中在季末年末月份相呼应。
上述因素均降低了开展MLF操作的必要性。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表示,经济已缓慢恢复,货币政策也进入到观察期,一方面需要观察经济恢复的程度,另一方面也要关注资金面状况与机构是否会过快加杠杆。
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来看,相比投放量,利率更为关键。此前,央行已缩量续做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561亿元,并延续3月底以来的趋势,下调利率20个基点。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将MLF操作定在每月15日,在给市场稳定操作预期的同时,也直接影响每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报价。 4月20日,LPR报价为1年期品种3.85%,较上月下降20个基点,并创去年8月份改革启动以来单次最大降幅;5年期以上品种报4.65%,上次为4.75%。如何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继续降低资金成本,或是下一步的政策重点。
中金研报认为,通过降准、定向降准、再贷款、MLF、TMLF等中长期工具来投放流动性,会使得市场对流动性宽松的预期和信心更强,有助于银行融出资金,降低货币市场利率。报告还表示,考虑到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叠加未来几个月CPI和PPI仍有压力,市场对利率进一步下行仍存期待。
近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阶段性变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点和节奏;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运用总量和结构性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LPR改革释放潜力,疏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