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 确保稳企业保就业措施见效——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 |
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一系列措施落地后效果如何?当前,疫情是否会影响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国际合作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下半年,货币政策将围绕哪些方面重点发力?近日,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 货币政策有力支持稳企业保就业 记者: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国和全球的经济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人民银行采取了哪些金融政策加以应对? 易纲:面对疫情的冲击,人民银行果断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措施可以概括为18个字,就是“扩总量、保供应、促增长,降利率、调结构、保主体”。 我们在春节假期期间紧急出台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取得了积极的保供成效;坚定地支持金融市场在春节后2月3日如期开市,并超预期投放短期流动性1.7万亿元;继今年1月1日宣布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又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投放长期资金1.75万亿元。 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主要是保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2月26日我们又新增5000亿元的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支持企业复工复产。4月20日,新增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企业全面复工复产。货币政策工具的数量从3000亿元到5000亿元再到1万亿元,在不同的情形下,政策的含义是不同的,数量越来越大,利率越来越市场化。3000亿元再贷款采取的是企业名单管理,5000亿元和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都采取的是市场化运作,商业银行使用央行的这些工具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低成本的贷款,有力支持了稳企业保就业。 企业融资成本明显降低 记者:我们注意到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和往年相比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但是金融数据却比较稳健,您如何评价上半年金融运行情况? 易纲:宏观金融数据亮点确实比较多,这也说明稳健的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从宏观总量上看,各项金融指标明显高于去年。6月末,广义货币M2增长达11.1%;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达12.8%;上半年新增贷款是12.1万亿元,同比多增了2.4万亿元。 从价格上看,今年以来,我们注重引导主要市场利率下行。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下行30个基点至2.2%;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下行30个基点至2.95%;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30个基点至3.85%;再贷款利率下调了50个基点。 由于货币政策的引导使市场整体利率下行,带动企业的融资成本明显降低。6月份,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是1.89%,比上年末下降了0.21个百分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2.82%,比上年末下降了0.32个百分点;普惠金融、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的贷款利率都降至历史新低。特别是普惠金融的贷款利率目前在5%左右,比去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 利率的下行,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使得贷款的结构明显优化,普惠小微贷款支持的市场主体明显增加。6月末,有授信的市场主体近3000万户,有贷款余额的超过2300万户,这些主要都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我国经济将延续复苏态势 记者: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的复苏呈现了比较好的态势,您怎么判断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易纲:由于中国控制住了国内疫情,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复苏。虽然一季度我国的GDP同比下降了6.8%,1992年以来首次负增长,但二季度就出现了比较强劲的反弹,GDP增长了3.2%,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一方面,各产业生产恢复较快。二季度,工业生产已经实现了正增长,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4.8%,已经连续3个月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也回升到了6%。 另一方面,需求也逐步恢复。一是投资明显回升,4月份已经开始正增长,6月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达到了8.5%;二是消费继续修复,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降幅收窄15个百分点;三是出口明显向好,6月份实现了出口的正增长,同比增长了0.5%。 在经济复苏的同时,物价水平也保持稳定。上半年我国消费物价指数(CPI)上涨了3.8%,6月份同比上涨2.5%;6月份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降幅有所收窄。 我们也非常关注影响当前经济恢复的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消费的恢复相对滞后,上半年全国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是62%,比去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二是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影响,投资增长的制约因素有所放大。三是需求端的恢复速度明显弱于供给端,消费的恢复明显弱于投资的恢复,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四是当前稳企业、保就业的压力比较大,6月份全国调查失业率是5.7%,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疫情后的恢复还面临一些困难。另外,由于贷款、债券融资增长较多,GDP略有下降等因素影响,预计全年的宏观杠杆率比去年会有明显的上升。 总的看,中国的经济潜力大、韧性足的特点并没有改变,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延续复苏的态势,全年有望实现正增长。 坚定不移深化金融业改革和对外开放 记者:受疫情的影响,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国际合作以及人民币国际化会不会受到影响? 易纲: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最重要的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坚定不移地深化金融业改革和对外开放。首先,要继续执行好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落实好近年来宣布的金融改革和开放的措施,比如取消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等领域外资的股比限制;取消合格境外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投资额度限制;批准运通、万事达卡、惠誉等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等。其次要继续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统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外汇管理政策。 中国一贯主张要在抗疫过程中开展国际合作,我们将继续深度参与全球的经济和金融治理,切实维护多边主义,建设性参与G20缓债倡议,为全球的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一些低收入的国家减债提供一定支持。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势头非常好。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收付的金额是12.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6.7%,人民币连续8年成为我国第二大跨境收支货币。一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的份额超过2%,比2016年加入特别提款权篮子(SDR)的时候增长了近一倍。我们将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的开放。 货币政策将围绕五大重点发力 记者:刚才您谈到了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那么面对这样的形势,下半年人民银行工作重点是什么? 易纲:下半年,人民银行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宏观总量适度、合理增长,着力稳企业保就业,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加快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切实抓好已经出台的稳企业保就业的各项政策落实见效。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同时注意把握好节奏、优化结构,促进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合理增长。二是守住风险底线,继续打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今年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我们将全力以赴推动三年攻坚战如期收官,并且转入常态化的风险防控和风险处置,加快补齐金融风险处置的制度短板,健全重大金融风险的应急处置机制。三是坚定不移推动金融业有序开放。四是不断深化金融领域的体制和机制改革。推动已经出台的金融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支持地方政府以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为目标,量力而行,深化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要保持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法人地位的总体稳定,这样就能保持我国金融体系的完整性,为社区服务,为县域经济服务。五是继续做好金融管理和金融服务的工作,统筹做好金融扶贫的工作,深化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科技金融创新试点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