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2020年最难的日子算过去了,进入2021年,人民币汇率保持升值,外贸企业依然是困难重重。”近日,上海一位从事机电类产品出口企业的员工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1年1月2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6.4845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调180个基点。从2020年6月到现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人民币在双向波动中升值将近10%左右。考虑到当前国内外客观环境和经济形势,多位人士预测,人民币后期仍有升值空间。
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给外贸企业带来的影响引起关注,尤其是规模较小、管理外汇风险能力较弱的小企业。受访人士指出,外贸企业应考虑多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努力规避汇率风险;同时,银行和企业都应树立风险中性的意识,加强通过各种汇率避险保值工具平抑汇率波动的影响,降低单边预判和汇率敞口的风险。
“订单很多,基本不赚钱”
“现在订单很多,就是不怎么赚钱。我身边很多出口企业目前就是撑着,撑到订单亏损了就只能不接单、裁员。”宁波一位出口日用品的外贸企业老板无奈道,“人民币汇率升值主要有两方面影响,一是老客户价格都是一两年调整一次,人民币升值导致大客户的利润都没了;二是新客户或者老客户新产品报价目前不敢报,担心人民币继续升值,所以我们只能报很保守的价格,没有竞争力。那些通过外贸公司开展出口业务的企业受到冲击还好,企业和外贸公司共同承担压力;而直接做出口业务的企业基本就是养工人。”
记者采访了解到,CIF(即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比FOB(离岸价)亏损更大。“由于CIF比FOB包含了运费,货运柜子涨价很厉害,CIF亏得更多。”宁波某外贸企业老板表示。
“做CIF的血亏,就算做FOB的很多买家也因此选择延迟发货,把货物资金压在供应商仓库里不走货,或者就算走货,船运公司把买家的利润都给吃了,买家对于后面下单也处于观望态度,暂时不下单或者减少订单规模。”前述受访上海某机电类产品出口企业员工补充道。
该员工告诉记者,除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冲击,外贸企业还遭遇原材料涨价和货运问题的两重暴击。“从2020年4季度开始的一波原材料全面涨价,少的涨30%,多的涨50%都不止,导致很多产成品成本上涨10%。而从2020年下半年持续到现在的全球货运问题,很多航线爆仓缺柜,订不到舱,甩柜、跳港、延期、乱收费、海运费暴涨,少的涨两三倍,像去美国、欧洲这些疫情严重的地方,收费更高。”
在上述员工看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还间接作用到进口企业。他向记者分析,尽管人民币相对美元涨价,对于中国的进口商是有好处,但是需注意的是,从疫情国家进口到中国来的产品的检疫程序和力度大大增加,无形中增加了进口环节和时间、经济成本。
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一些大型外贸企业的生存空间也被触及。从上市公司已公布的2020年业绩预告来看,多家公司提及受到汇兑损失,从而影响了净利润。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从微观层面来看,人民币升值有可能侵蚀外贸企业利润,人民币升值的反面是美元贬值,而跨境贸易中有超过七成使用的是美元结算,这就会出现外贸企业收到美元不少,但换成人民币就打了折扣的情况。
而从宏观层面来看,连平指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又因为我国整体上是贸易顺差国,所以升值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不利。而这种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存在一个时滞效应,即升值后本国产品变得贵了,“变贵”会抑制出口,但因为重新签订合同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抑制效应会延后,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个时滞大概会在两个季度左右,按照此理论,人民币升值的时滞效应可能会在2021年开始发生作用。
企业加强汇率风险管理
自2020年6月以来,人民币汇率一路上涨。2021年1月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4760元,正式进入6.4时代。2021年1月2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6.4845元。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发表机构观点认为,人民币在未来6至12个月朝6.2水平迈进,即潜在的升值幅度约4%。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也表示,预计2021年年内人民币将继续延续强势表现,无论是从境内外疫情防控还是经济复苏进度,抑或是货币政策走势和跨境资本流动形势看,支撑人民币汇率强势的因素将继续发挥作用,短期形势不会发生大的逆转。
大华银行环球经济与市场研究部执行董事全德健指出,央行也不断引导企业树立“财务中性”理念,通过外汇衍生品管理外汇风险,也引导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为基于实需原则的进出口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除此之外,外贸企业也可以通过使用跨境人民币控制汇率风险。
某外资行人士告诉记者:“在国际贸易中,汇率波动是中小企业最为关注的风险之一。如果企业没有一个很好的风险中性的汇率对冲机制,比如说人民币升值7%、8%,企业如果之前签单是以美元来计的,收了美元,现在来换,可能就会亏损了百分之八九。”
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态势之下,外贸企业通过锁汇、外汇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
2021年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企业的套保意识已经有所上升,套保比率是17.1%,比2019年上升了2.7个百分点,有部分企业对汇率风险高度重视,采取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比如在商业合同中增加汇率波动、重新定价的条款,采用多种货币结算,分散汇率波动风险;部分外资企业对于超过100万美元的汇率风险敞口都有非常明确的管理策略。
“对于企业来说,建议按需锁汇,以全年市场中位数确定汇率成本,建立中性的防守型策略。”交通银行国际业务部相关人士指出,因目前人民币升值速度很快,企业犹豫和观望情绪较浓,套保避险需求可能变化不大,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经过那么多年的市场洗礼,大多数企业已经养成了比较固定的操作习惯。这一点在2019年和2020年贬值的时候就体现得非常明确,尽管人民币大幅贬值,但是结售汇差额却波动不大,与2016年贬值的时候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市场对长期走势而言,未来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已经形成,在确定性相对较强的情况下,避险需求也很难出现猛增猛降的情况;三是央行取消远期风险准备金,进一步增加了风险规避工具运用的稳定性。
不过,前述宁波外贸企业老板表示,规避汇率波动的手段主要靠锁定汇率,锁汇需要保证金,也是对赌协议,超大客户才会用,或者采用人民币结算。
浦发银行相关业务人士告诉记者,银行和企业都应树立风险中性的意识,加强通过各种汇率避险保值工具平抑汇率波动的影响,避免单边预判和汇率敞口的风险;同时,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强“本币优先”的引导宣传,围绕人民币在跨境使用中的天然避险优势,提供更加智能化、便利化、场景多元的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外贸企业一方面应该考虑多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努力规避汇率风险,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是中国商品供不应求,这给了外贸企业在选择结算币种上更多话语权。另一方面,外贸企业可以安排以欧元和日元等货币进行结算,适度抵消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外贸企业还可以采用锁汇工具,通过远期等工具将远期汇率锁定,以降低汇率风险。”连平建议。
在这一过程中,银行除了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如何扮演好成本控制、汇率锁定的角色亦十分重要,这对银行报价能力、系统效率以及预测准确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前述外资行人士告诉记者,该行的外汇专家团队随时按照企业需求,即时提供适合的外汇解决方案;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报价,可供选择的货币组合多达55种帮助企业管理外汇风险。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需继续完善对企业汇率避险需求的服务和供给。不少企业反映,基层银行不能很好地指导当地企业进行避险保值操作。部分基层银行反映,因为外汇衍生产品专业性非常强,人员培养周期比较长,盈利比较低,所以部分银行不太愿意过多投入资源。另一方面,有些银行分支机构花了几年时间在分行层面培养了6~7个人的团队,去为当地几百家企业提供贴身服务。银行不仅在总行层面要做好产品设计、风险控制,也要考虑在基层为企业量身定做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打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供给的‘最后一公里’。”王春英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