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四川省工业地方标准评估工作推进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在由四川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协会联合提交的《含钒热轧带肋钢筋技术条件》地方标准自评报告中,特别提出:钢厂要带头贯彻执行钢筋“新国标”,建筑设计及施工单位要加大含钒高强度抗震钢筋使用。
对于“新国标”的着重强调,不仅仅是在这次会上。对此,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协会还特别发出呼吁:必须严格执行“新国标”,加大含钒高强度抗震钢筋市场供应和钢材产品质量监管。
钢筋“新国标”,即第五版GB/T1499.2-201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于2018年11月1日颁布实施——这样一个已经颁布了近三年的钢筋标准,为何现在还屡屡被重新再提起?
尴尬:全国这次钢筋抽样检查不合格率达28.9%
首先,不得不面临一个让人“心塞”的现实尴尬。
今年,钒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开展了“热轧带肋钢筋质量抽查和监督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对热轧带肋钢筋组织质量抽查,从22省市96家钢筋企业取样144组,全部试样采用市场购买方式取得。
抽查的结果,让人大吃一惊:144组样品中,共有35组试样不合格,涉及21家钢筋生产厂,不合格率为28.9%。
不合格,是因为什么?在于贯彻实施钢筋新标准不到位。
“部分企业片面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采取去微合金与降合金化工艺生产高强热轧钢筋。”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实际上也为工程质量埋下重大隐患,同时,也严重伤害了依法合规生产企业的利益。
探因:为何再提“新国标”关系到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
三年过去,为何再提“新国标”?
在张邦绪看来,这次的全国性抽查,只是一个直接原因。更关键的,在于“新国标”对于整个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
首先,是促进钢筋品质的提升。据了解,“新国标”淘汰了335MPa级钢筋、增加了600MPa级钢筋,“为促进钢筋产品的升级换代、质量提升、防止产品假冒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钢筋品质的提升,最终受益的,是民生大问题。以四川为例,属于地震多发地带的四川,对住宅、公路、桥梁、铁路等建构筑物的抗震性能有着较高要求,“而作为建构物主要结构材料的钢筋产品,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建构物整体质量尤其是抗震性能”。
同时,“新国标”的严格执行,对于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及减碳降碳也有积极作用。
张邦绪介绍,根据权威专业机构分析,利用(钒)微合金化提升钢筋强度,可节约20%钢铁消耗量。同时,按照我国钢铁行业能源结构与平均能源消耗测算,可节约能源1.1亿吨/年以上标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3.7亿吨/年以上。
呼吁:共同推动钢铁产业健康发展
根据抽检结果,四川的不合格率仅为3%,明显低于其他省份。
对此,相关人士分析,除了“新国标”的外因驱动,四川也有内在动力。
首先是资源优势可以放大:攀西地区有丰富的钒钛磁铁矿,占全国储量一半以上,同时,四川有攀钢、川威、德胜、达钢等国内较大规模的钒钛生产企业,生产的钒钛产品可直接应用于热轧带肋钢筋。
“四川的钢厂已全面带头采用钒钛微合金化生产热轧带肋抗震钢筋。”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去年,我省已经在全国率先出台相关举措——2020年5月8日,省经信厅、省建厅、省市场监管局联合行文《关于加大含钒高强度抗震钢筋市场供应及钢材产品质量监管的通知》。
该《通知》明确:加大含钒高强度抗震钢筋市场供应及钢材产品质量监管,确保建筑结构用钢筋质量安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含钒高强度抗震钢筋市场供应及钢材产品质量监管。
张邦绪透露,目前,四川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联合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协会正组织修订“DB51/T2189-2016《含钒热轧带肋抗震钢筋技术条件》”省级地方标准,“这一地方标准,有多项指标还是高于‘新国标’的”。
四川希望,在带头贯彻落实“新国标”的基础上,也能推动全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获悉,当前四川正积极筹备组建国家钒钛产业联盟。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联盟将本着“资源整合、产业协作、合作共赢”原则,以全国钢铁行业核心企业为主体,联合产业链企业和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在技术突破、标准建设、产业链构建、拓展市场应用等方面强化协调、促进合作,提高钒钛资源利用水平和钒钛产业竞争力。 |